醫療常識★精準醫學新商機 臺商出新招.,跨境健檢好輕鬆!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生物技術、精準醫療是重點戰略方向。通過基因檢測預防疾病的發生,精準醫學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在廈臺灣青年緊跟十三五東風,抓住精準醫學的新商機,率先與臺灣的醫療團隊合作,搭建起跨境基因檢測平台,連接消費者和基因檢測機構,提供基因檢測服務以及開通臺灣醫生的諮詢服務。

新流行

基因檢測發現疾病發生風險

精準醫學新商機 臺商出新招.,跨境健檢好輕鬆!

「通過基因檢測能夠預測疾病可能發生的風險,當你知道後,就能提早預防,防止疾病發生。」群社網路資訊技術(廈門)有限公司共同創始人林柏年向記者介紹,通過基因檢測後,能夠對一些潛在的疾病進行前期預防。「影星安潔莉娜‧裘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乳腺癌高風險,當即選擇做了乳腺切除手術」。

林柏年說,基因檢測分為很多種類,比如兒童天賦優勢基因檢測包括了智力與學習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與文字能力等方面的評估;而達爾文檢測包括了神經及骨骼退化、婦科、自體免疫、肝膽腸胃等多維度的綜合基因檢測。針對不同需求,可以做不同的基因檢測。

新機會

精準醫學技術服務需求量大

一年前,林柏年和他的團隊率先入駐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海滄青創基地,服務跨境電商。一年後的現在,林柏年和他的團隊瞄準了精準醫學這個新領域。林柏年表示,十三五規劃中,他發現了新的商機。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自己在臺灣的相關衛生主管機構工作了7年多,長期關注這一領域。

「中國大陸的精準醫學開放不久,在技術和服務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這塊未來需求量會很大。」林柏年表示,2016年,中國大陸逐漸開放基因檢測行業相關政策。國家發改委批復27個省市關於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的建設方案,並要求相關地方政府提供政府採購相關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和補貼房租等政策支持,精準醫學的市場存在著巨大潛力。

「精準醫學的關鍵在於基因檢測。」林柏年說,因此在今年3月份,他們團隊就開始構思搭建一個跨境電商平台,服務兩岸民眾。

新模式

一根棉簽完成跨境基因檢測

擁有一年做跨境電商的經驗,林柏年團隊只用了2個月便成功搭建了「華麗健康生活論壇」,主要基於微信公眾號來運營。「基因檢測聽上去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只要一根棉簽就能夠完成。」林柏年說,他們這個論壇只是作為協力廠商,在B2C中扮演著這個「2」,而「B」即為臺灣和香港的基因檢測機構,「C」為消費者。

林柏年向記者介紹了一次完整的跨境基因檢測流程,使用者在論壇上下單後,會收到一根專門用來刮口腔內膜的棉棒等工具,用專用棉花棒於口腔兩側輕輕滾動10下,充分接觸口腔內膜,然後將採集到的樣本寄到境外實驗室。大概3周後,就可以取得個人基因檢測的結果。

「目前,我們提供的基因檢測機構主要來自香港和臺灣,其中包括臺灣賽亞基因、香港健樂士等。」林柏年說,技術的進步取代了傳統的抽血檢驗等煩瑣的手續,新的電商模式,讓兩岸能夠共用精準醫療的福利。

新服務

線上隨時可諮詢境外專家

林柏年表示,除了基因檢測外,在論壇上還開展了後續健康諮詢工作。線上有來自臺灣和香港的營養健康專家、外醫藥專家等,客戶拿到檢驗報告後,通過線上或是打電話等方式可直接與醫師溝通,以此獲得改善身體狀況的建議。

林柏年稱,醫生們只給客戶提供建議,並不涉及藥物或商品銷售的利益關係,給出的意見也會比較中肯。「顧客做了基因檢測後,其資料都會保留下來,之後所有關於醫療方面的諮詢全部都是免費的。」林柏年說,未來,他們線下還將與臺灣的多家醫院合作,希望開展一些疾病預防方面的講座等活動。

 

【原文轉載於《兩岸商情》7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兩岸商情》;《兩岸商情》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明(11/24)晚間11點中天綜合台《麻辣天后傳》播出主題「這些怪招包你生孩子?!女明星求子是真有其事還是旁門左道」,邀請藝人況明潔、郭昱晴、高伊玲(鴨子)、何嘉文、曾雅蘭分享求子經驗,其中演紅《麻辣鮮師》「萬老師」的郭昱晴保養得宜,卵巢功能相對年輕,連醫生都說她天賦異稟,41歲自然懷孕生下一子,...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製圖/吳紘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季節交替,除了惱人的過敏問題外,是否常常覺得喉嚨癢癢的,動不動就想咳嗽呢?出現這種症狀時,多數人會以「感冒」來處理,以為多喝熱開水,或是上藥房買個感冒藥就能徹底根治。但,你確定看似尋常的咳嗽、咳痰,真的只是一般的感冒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

閱讀詳情 »

天氣轉涼,許多人喜歡吃火鍋,暖身又暖心,但市售火鍋往往暗藏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陷阱,怎麼吃才能滿足口慾又兼顧健康?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提醒,建議民眾養成多吃「原食材」而非「加工製品」的習慣,一方面可以確保食材鮮度,同時也可以避免吃進過多的油鹽糖;此外,食材內容可以蔬菜為多、少點肉,就能兼顧飽足感與口腹之...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根據新英格蘭期刊的報導,在美國有2/3的人送進醫院的原因是因為不遵照醫囑,一年耗用的成本約美金1000億美元。這中間包括H.I.V.病患,高血壓患者,精神病患還有一些幼童病患(讓孩童乖乖吃藥有時是件困難的事)。 為了解決這問題,研究者研究許多策略,包括行為經濟學上的策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