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神病友自殺風險高 關心及專業治療保平安

精神病友自殺風險高 關心及專業治療保平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近來發生少婦抱著兩個月大的幼兒,直接從住處六樓往下跳,釀成家庭悲劇。根據臺南衛生局去年統計,因精神疾病造成自殺未遂者佔38.7%,排行第一位,其次則是因感情或家人等因素造成,第三名則是工作等經濟壓力導致,顯示精神疾病和自殺行為往往有因果關係。

對精神病患正確處置 減少自傷行為

尤其精神疾病者,若長期未接受規律治療,一旦生活壓力超過自己負荷,不但會出現幻聽、妄想、憂鬱等症狀,嚴重甚至因無法冷靜思考,走上自殺一途;衛生局表示,因此家屬若能夠對個案疾病有正確認知和醫療處置,就能減少個案出現自傷或傷人等行為。

把握五要訣 助精神疾病患者控制病情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但親友家人到底該如何防治呢,應把握五點要訣,首先一旦得知有病症時,就應規律接受治療,其次,平時也應和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個案病情變化,第三要注意季節轉換時因容易導致荷爾蒙變化,這時病情也會受到影響。

必要時強制就醫 留院治療渡危險期

第四,除了不時陪伴觀察,必要時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幫助患者度過高危險期,第五,家屬也辛苦了,也應好好照顧自己。衛生局呼籲,若個案發生自傷或傷人事件,符合精神衛生法就應強制就醫,醫療院所會依照患者病情評估,給予適合的醫療方式,必要時提出嚴重病人強制就醫申請,助患者渡過高危險期。衛福部有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親友,一起渡過難關走向平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維生素C可抗菌」、「永遠不要濕著頭髮去外面」、「待在室內」,以上都是預防感冒的迷信。密西根大學CS Mott兒童醫院進行全美兒童健康調查顯示,儘管很少或根本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方法有助預防感冒,但超過一半父母與孩子一起嘗試過這些方式。半數家長迷信偏方 大多流傳已久《E...

閱讀詳情 »

經常早晨睡醒後下背僵硬、疼痛,陷入「僵」局,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的脊椎發炎,在台灣約有20幾萬人罹患此病,大多發生在45歲以下的男性。由於症狀容易誤以為是過度勞動所致,往往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嚴重變成行動受限的「鋼鐵人」。目前運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測,可以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根據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調查,台灣平均每 7 個青少年,就有 1 個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又根據科學研究,證實「運動」有助於改善心情、達到舒壓結果。因此基金會結合企業及各級學校,進行「樂動校園推動計畫」,欲使青少年培養運動習慣、紓解情緒困境。樂動校園推動計畫實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在辦公室久坐缺乏運動量,不妨嘗試利用空檔多爬樓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卑詩大學奧卡納干分校的運動肌動學(kinesiologists)研究發現,在一天中多次進行幾分鐘的爬樓梯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間歇訓練效率好 符合現代上班族過去研究顯示,短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