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下背痛、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經常早晨睡醒後下背僵硬、疼痛,陷入「僵」局,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的脊椎發炎,在台灣約有20幾萬人罹患此病,大多發生在45歲以下的男性。由於症狀容易誤以為是過度勞動所致,往往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嚴重變成行動受限的「鋼鐵人」。目前運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測,可以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並早期治療!

突破下背痛 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和免疫系統或遺傳有關的疾病,患者通常由薦腸關節開始發炎,普遍具有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和活動受到限制等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和免疫系統或遺傳有關的疾病,患者通常由薦腸關節開始發炎,普遍具有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和活動受到限制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品質。少數侵犯到胸椎的患者,輕者胸口疼痛,重者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部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還會合併眼睛虹膜炎、皮膚乾癬,以及發炎性大腸性疾病等相關併發症。

尤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遲遲未接受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可能造成脊椎沾粘,演變為嚴重駝背,彷彿「鋼鐵人」,行動受限,影響生活品質。

檢測早期僵直性脊椎炎利器:核磁共振成像(MRI)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表示,根據本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的研究顯示,透過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檢測早期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薦腸關節慢性發炎引發的骨髓水腫和結構損傷。尤其可以使用於亞洲患者的早期診斷,台灣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具有較少的骨髓水腫,運用常規X光片檢查及MRI,有助於正確並早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早期薦腸關節炎和結構變化。

突破下背痛 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防止脊椎僵直變形,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可增加肌力及關節的活動度。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分為:藥物療法、非藥物療法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是維持骨骼的最大活動範圍,可分為: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藥物療法包括非類固醇之消炎藥及新型生物製劑,控制發炎及減輕疼痛,治療目標為讓患者回復正常工作及社交活動。非藥物療法如熱敷,可以緩解發炎的症狀,也可使肌肉痙攣、脊椎僵硬得到改善,腰背部的運動可增加脊椎的活動度並強化腰背部的肌肉,防止脊椎僵直變形。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可增加肌力及關節的活動度。

盧俊吉醫師提醒,僵直性脊椎炎並不會減少壽命,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透過早期正確治療,可讓疾病的傷害降到最低。而病友也要定期來門診追蹤治療,不可任意停藥或減低劑量,才能有助控制病情不復發,甚至惡化。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72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國界醫生(MSF)近日發佈題為《渴求氧氣》(Gasping For Air)的緊急情報,強調除疫苗和個人防護裝備之外,氧氣對新冠肺炎疫情應變亦至關重要。當全球多數國家仍沒有新冠疫苗可用時,人們將繼續染病,而若是對氧氣供應設施的大量投入依然缺乏,則將有更多重症又無法獲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名55歲的A姓婦人,因右上後牙的牙齦腫痛、牙齒微微動搖、咀嚼疼痛至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門診求診。經林醫師問診並檢查後發現A姓婦人在3年前完成全口牙周病治療後,並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而導致右上後牙牙周病再犯,經林醫師採牙周清創與牙根整平深部治療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炎炎夏日,喝杯蜂蜜檸檬冰水,真是清涼暢快!不過,營養師提醒蜜蜂採集蜂蜜時可能採集到含有肉毒桿菌的孢子,提醒家長,不要讓1歲以下的幼兒食用蜂蜜及相關產品。 不少網友認為,螞蟻不吃純蜂蜜,論調為蜂蜜的水分含量低,過於黏稠,螞蟻容易被蜂蜜黏住,一旦偵測食物的工蟻無法適時回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本土群聚持續擴大,今(13)日中央流行發布13名本土個案,當中9例與案1203(獅子會前會長)有關,4例與萬華茶藝館群聚相關;指揮中心將案1203接觸確診群體發布活動足跡,萬華茶藝館確診者群發布活動足跡,範圍擴及基隆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多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