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下背痛、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經常早晨睡醒後下背僵硬、疼痛,陷入「僵」局,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的脊椎發炎,在台灣約有20幾萬人罹患此病,大多發生在45歲以下的男性。由於症狀容易誤以為是過度勞動所致,往往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嚴重變成行動受限的「鋼鐵人」。目前運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測,可以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並早期治療!

突破下背痛 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和免疫系統或遺傳有關的疾病,患者通常由薦腸關節開始發炎,普遍具有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和活動受到限制等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和免疫系統或遺傳有關的疾病,患者通常由薦腸關節開始發炎,普遍具有早晨睡醒後下背痛、僵硬和活動受到限制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品質。少數侵犯到胸椎的患者,輕者胸口疼痛,重者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部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還會合併眼睛虹膜炎、皮膚乾癬,以及發炎性大腸性疾病等相關併發症。

尤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遲遲未接受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可能造成脊椎沾粘,演變為嚴重駝背,彷彿「鋼鐵人」,行動受限,影響生活品質。

檢測早期僵直性脊椎炎利器:核磁共振成像(MRI)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表示,根據本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的研究顯示,透過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檢測早期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薦腸關節慢性發炎引發的骨髓水腫和結構損傷。尤其可以使用於亞洲患者的早期診斷,台灣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具有較少的骨髓水腫,運用常規X光片檢查及MRI,有助於正確並早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早期薦腸關節炎和結構變化。

突破下背痛 晨僵「僵」局!核磁共振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防止脊椎僵直變形,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可增加肌力及關節的活動度。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分為:藥物療法、非藥物療法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是維持骨骼的最大活動範圍,可分為: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藥物療法包括非類固醇之消炎藥及新型生物製劑,控制發炎及減輕疼痛,治療目標為讓患者回復正常工作及社交活動。非藥物療法如熱敷,可以緩解發炎的症狀,也可使肌肉痙攣、脊椎僵硬得到改善,腰背部的運動可增加脊椎的活動度並強化腰背部的肌肉,防止脊椎僵直變形。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可增加肌力及關節的活動度。

盧俊吉醫師提醒,僵直性脊椎炎並不會減少壽命,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透過早期正確治療,可讓疾病的傷害降到最低。而病友也要定期來門診追蹤治療,不可任意停藥或減低劑量,才能有助控制病情不復發,甚至惡化。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72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一直是國內婦女癌症的頭號威脅,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的治療特別棘手。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建廷指出,三陰性乳癌患者容易在2年內早期復發,死亡風險相對提高,往往造成病人對治療沒有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氣喘要控制,勿依賴急救吸入劑!根據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2020年調查,8成氣喘患者認知屬於「急救吸入劑」中高度依賴。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委員傅彬貴醫師表示,「急救吸入劑」不能真正治療氣喘,應使用控制型吸入類固醇等保養型藥物,好好控制氣喘。氣喘急救吸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穩定低點,今(5)日再度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強調,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才能確保成績持續,5月5日正好是「世界手部衛生日」,指揮中心響應活動,「防疫五月天」親自示範正確洗手方式,強調一定要把雙手塗抹肥皂,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才能徹底清洗雙手。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