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慎防腎病變 該怎麼吃才能避免蛋白尿?

糖友慎防腎病變 該怎麼吃才能避免蛋白尿?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糖尿病最怕併發症,尤其是腎病變,病況嚴重時,就得面臨洗腎人生!糖友要預防腎病變,須注意是否有蛋白尿出現,除要好好控制三高,在飲食上更是要小心,千萬不可吃出蛋白尿;但是,到底該如何吃呢?

糖友蛋白尿比例約四成 多在罹病十年後出現

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蛋白尿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可區分為蛋白尿及微蛋白尿。微蛋白尿可恢復正常,只要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若從微蛋白尿變成蛋白尿,會出現明顯水腫、泡泡尿,這時就不易恢復正常,腎功能會變差,腎絲球過濾率變少,就將進展到尿毒症。而糖尿病人若從45歲左右開始得病,大約10年,在55至65歲左右,就會出現蛋白尿,且從微蛋白尿到蛋白尿,比例約佔4成左右。

微蛋白尿可逆 肌酐酸上升是腎病變警訊

杜思德院長進一步指出,如果出現微蛋白尿,即有糖尿病腎病變,腎臟已經受到損傷,微蛋白尿時做好三高管控,是可以回到正常,是可逆的;但若控制不好,一旦進入蛋白尿,就不可逆,這也是為何4成洗腎病人來自糖尿病。而肌酐酸上升,是糖尿病腎病變警訊,腎臟功能有初階異常。

肌酐酸超過1.5腎功能變差 蛋白質應佔總熱量16-18%

肌酐酸正常值男性是1.5以下,女性是1.4以下,杜思德強調,肌酐酸若超過1.5就代表腎功能變差,但最好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GFR會更準確。長期吃高蛋白食物會增加腎臟負擔,且會導致胰島素敏感度變差,血糖控制會不好;因此,蛋白質攝取量應該在總熱量的16-18%,才能避免腎臟負擔。

控制糖尿病 鉻、鋅、鎂也應攝取足量

所以,要避免蛋白尿,除了血糖管控之外,飲食也是關鍵。杜思德解釋,沒有做好飲食管控,腎功能惡化速度會比預期來得快,而除了蛋白質控制攝取之外,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也很重要;有文獻報告指出,微量元素的缺乏會增加糖尿病機率,所以飲食中鉻、鋅、鎂的攝取足量,可使糖尿病控制更容易。

老人易有肌少症 三餐都要攝取蛋白質

杜思德院長提醒,老人得到糖尿病在飲食上有很多禁忌,但是蛋白質太少,會使肌肉減少,導致肌少症,以致行走困難且容易跌倒,再加上骨鬆就可能骨折,而且老人早餐大多只吃稀飯配花瓜,幾乎沒有蛋白質,中餐隨便吃,晚餐又吃很多蛋白質,而由於一餐中蛋白質吸收量有一定上限,這會使蛋白質吸收不均衡;所以,建議老年人三餐都要攝取蛋白質,蛋白質以雞肉與魚肉為主,但是老人往往牙口不好,無法吃肉,這時可選擇營養補充品。

肌酐酸正常、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 蛋白質不要超過總熱量10%

至於營養補充品該如何選擇?杜思德院長建議,糖尿病共照網會檢測腎功能與尿蛋白,如果肌酐酸正常,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者,蛋白質攝取要小心謹慎,補充營養品要看蛋白質配方有多少,蛋白質含量太高,會使腎臟惡化機會高;所以,如果腎絲球過濾率太低,選擇營養配方時,蛋白質就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1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世界少棒錦標賽將於27、28日進行決賽,預計將湧入大批球迷觀戰,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未來2週平均溫度,將高達攝氏28至34度。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有意前往觀賽的民眾,要注意適量補充水分、避免情緒過度激動,盡量穿著淺色、透氣的服裝,以及戴遮陽帽,以防中暑。第2屆世界少棒錦標賽7...

閱讀詳情 »

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負責運送血液和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讓身體功能維持正常運作。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習慣卻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心臟健康,以下就將告訴你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必須盡量避免: 1.過量攝取酒精適量喝一點酒,尤其是紅酒,對健康其實是有益的。 但當你長期大量喝酒,或常常讓自己喝到醉才停止,...

閱讀詳情 »

  5招,避免藍光傷眼睛 配戴抗藍光眼鏡。 補充葉黃素與魚油。 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應將手肘打直,維持30~40公分距離,約在視線平視15度下方。 避免在黑暗中直視3C產品。 配合環境光源,運用螢幕自動調整亮度功能。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郭佳容圖片/康健雜誌 在靠近高度用眼的科技產業城執業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般人胃痛時,常直接吃制酸劑,但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表示,中醫角度認為胃病需要「三分治療七分養」,也就是說,胃病很需要調養,光吃藥是不夠的。胃痛主因為何;鄧正梁指出,除了西醫解釋為胃壁被胃酸侵蝕之外,中醫更認為「肝氣犯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現代醫學發現,胃病就是情緒病,現代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