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飲食太隨意? 輕忽飯後血糖恐成控糖破口

糖友飲食太隨意? 輕忽飯後血糖恐成控糖破口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想要控制糖尿病不能只有注意空腹血糖!研究發現,飯後高血糖值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醫師也提醒,除了注意糖化血色素之外,飲食上控制較不好的糖友們,更要落實飯前與飯後血糖的配對監控,如果口服控制效果不好,更要積極與醫師討論,透過更有效率的方式控制血糖。

飯後血糖飆太高 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糖友飲食太隨意? 輕忽飯後血糖恐成控糖破口

八十歲的呂阿公因為罹患糖尿病開始使用胰島素,空腹血糖都可以降到一百左右,但三個月後追蹤發現糖化血色素依舊比較高;再請阿公做餐前後配對血糖測試,發現問題出在於飲食控制不佳,造成飯後血糖升高。

經衛教師進一步詢問後才知道,原來阿公在飲食上很隨意,餓了就想要吃飯、吃麵甚至吃很多水果;原本要再加上三支短效胰島素,後來考量到阿公使用方便性,改採複方針劑控制,經過三個月追蹤,糖化血色素目前已降至標準值。

「臨床上看到很多糖友跟阿公一樣,以為空腹血糖達標就可以了,事實上,如果飯後血糖與飯前血糖兩者差距如果越大,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越高。」知名診所院長楊宗衡醫師說。因為高血糖本身就是會刺激血管發炎,如果血糖數值差距越大,造成發炎的狀況就會越嚴重,增加血管被破壞的風險。

飯前與飯後血糖 建議60mg/dl內

此外,若兩位糖尿病患者飯前血糖數值一樣,與飯後血糖數值差距越大者罹患心血管風險也越高。楊宗衡醫師指出,目前根據國際上的治療指引,飯前與飯後血糖兩者數據要在60mg/dl以內,才能降低血管破壞風險「所以糖尿病友一定要特別注意飯前飯後血糖的監測,千萬不要只看一個數字,這樣反而容易讓自己掉以輕心。」

楊宗衡醫師也進一步分析,飯後血糖數值偏高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有比較大的關係,臨床上也發現,具有吃得多、喜吃澱粉、水果等飲食習慣者,都是導致飯後血糖飆高的高危險群;「這群病人多半是胰島素阻抗性,也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達到降低飯後血糖的功能。」

糖尿病治療趨勢:複方治療

目前糖尿病藥物種類非常多,等於是醫師有很多武器可以用,而現在比較新的趨勢是以複方治療為主,可以兼顧療效與方便性。楊宗衡醫師以呂阿公為例,如果要控制病情必須用基礎胰島素加上三支短效胰島素;但使用複方針劑,一天只要使用一次即可,而且像是腸泌素成分也能發揮降低食慾效果,減少體重增加。

「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血糖監測,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就要積極跟醫師討論,找出問題點後再使用正確與有效的藥物治療。」楊宗衡醫師強調,糖尿病已經是台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但是糖友們比較容易忽略飯前飯後血糖的波動,反而更容易影響血管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配對監測,與醫師討論找到更有效又更方便的治療方式,才能長期平穩的控制血糖。」

MAT-TW-2000924-1.0-10/2020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明(1)日秋冬專案正式實施,最具爭議不分身份所有民眾入境登機前,都須檢附新冠病毒核酸(PCR)證明,日前中央流行揮中心宣布3種況狀可例外,先入境簽切結書自費採檢,今(30)日再公告,在3種情況外,若仍難以提出陰性報告,可寫明原因事委入境,主管機關判別合理則不開罰,不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4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當中20例是印尼籍移工外,另外4名分別由菲律賓(第669例)、美國(第670例與671例)、英國(第654例);當中第669例不同任何確診者,有法院案件在身,入境後由警調人員帶往監獄隔離檢疫,接觸者1人因防備...

閱讀詳情 »

【應瑋漢 [email protected]】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等你等我等你》動畫影片發表會,本片根據失智者白婉芝真實故事改編、謝金燕暖心配音。衛生福利部吳希文簡任技正、輕度失智者白婉芝、動畫導演Amber、曹書睿、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黃秀梨主任兼所長、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每天上下班打卡,久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上班閒暇時吃點小點心,中午再吃個香氣逼人的排骨雞腿便當,回家心情好犒賞自己便召集三五好友聚餐慶賀一番,難過時則不小心將悲傷化為食慾,手邊零食吃個不停,衣服尺寸也就越買越大。營養師提醒,肥胖原因大致可分4種:「基因胖」、「貪嘴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