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前期怎麼辦?研究:減重5%+運動6小時延緩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前期怎麼辦?研究:減重5%+運動6小時延緩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前期不處理  一年中7分之1會變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洗腎的主要原因。惟有透過生活作息調整,減少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進展為糖尿病。近期發表的科學研究指出,在高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族群身上,採取更高強度的運動鍛鍊及減重、飲食調整,有助於改善血糖穩定,甚至延緩、預防進展為第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大於126介於mg/dl 是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空腹血糖介於100-125 mg/dl之間,就屬於「前期糖尿病」範圍。如果以糖化血色素為標準,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應低於5.6,5.7至6.4之間則為糖尿病前期,6.5以上即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發生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果不及早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血糖監測等,1年後7個約有1個人會演變成糖尿病。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屬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的盛行率約25%,每4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的高風險群。

 

積極減重每周運動6小時  改善血糖與脂肪肝

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 (DZD) 近期在《Diabetes》期刊中發表研究,針對1,105名糖尿病前期病人,根據他們的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敏感性、脂肪肝含量,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族群。進行12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並追蹤他們的身體數值二年,其中,有82%參與者完成了研究。

研究表示,在高風險族群的身上發現,更多的運動量及生活作息的干預調整,包括體重減輕5%、脂肪攝取量比例降低為總飲食量30%以下、每周運動鍛練6小時等方式,能幫助他們改善血糖、心血管代謝,並能夠將肝脂肪降到正常範圍內。相對的,傳統的生活習慣調整,對高風險族群的血糖改善較差。

 

研究稱生活干預強度高  有助延緩進展成糖尿病

圖賓根大學醫院(Tübingen University Hospital)糖尿病學主任Andreas Birkenfeld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表明,為了更好地預防糖尿病前期在將來進展為真正的糖尿病,必須透過正確指標分辨風險。結果顯示,給予高風險群更高強度的作息調整、體重控制、運動鍛練,有助於延緩發展為糖尿病的進程。

研究團隊宣稱,該項研究是以「風險分級」的方式,來測試不同強度的生活模式干預,對於不同族群的身體健康影響。不過,這樣研究的試驗時間較短,且有18%的受試者未完成過程。

另外,受試者中,78%被歸於高風險族群,只有22%被歸於低風險族群。低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能經由生活方式改善來預防糖尿病,仍須未來繼續研究探討。

 

延伸閱讀
健康長壽秘訣就在「4個練習」,預防多巴胺系統退化,愈早開始練習愈好!
【2022年12星座運勢】從古東方星座精準預測「健康運勢」,趨吉避凶方法大公開

相關推薦

(記者張耀元報導)日前某美容團體透過媒體發布消息,建議要接受美容醫學相關治療的求診者,只能找整形外科或皮膚科專科醫師之診所,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認為此報導內容偏頗且有誤導民眾之虞,建議求診者應該關心的是該醫師是否受過美容醫學專業訓練,以及美容醫學之治療經驗是否豐富,而不是醫師之專科別。 中華民國美...

閱讀詳情 »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今天為心血管中心舉行祝福禮,象徵心血管治療進入新的里程。現場除了專長心臟血管外科的院長王水深,專長心臟內科的副院長江福田、許寬立、心臟內科主任葉東峰及心導管室同仁等、各單位主管同親到場同賀。 院長王水深說,輔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已經運作,可以24小時施作心導管手術。心臟健康很重要,謝謝企...

閱讀詳情 »

酒癮問題常伴隨家暴議題,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在台灣的酒精成癮者中,有9成的患者是「喝酒不會臉紅」的民眾,體內能快速代謝酒精,也比較難喝醉,也使這群人更容易接觸到酒精,長期接觸後,容易造成酒癮。 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成癮學會理事長黃三原昨於「酒癮治療專家諮詢會議」中表示,三總先前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

閱讀詳情 »

目前國內對於「思覺失調症」過度汙名化、貼標籤,導致許多患者為了隱瞞疾病,拒絕求助專業醫師甚至自行中斷治療與復健等。長期下來,症狀反覆復發,病情趨向慢性化,不但造成家屬長期照顧負擔,更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使患者未來回歸社會生活之路更為艱辛。 所幸,近年思覺失調症已有治療突破,「抗思覺失調長效針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