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婦不願吃藥 引發併發症恐致死

糖尿病婦不願吃藥 引發併發症恐致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患有糖尿病的53歲的周姓婦人,不願服藥控制。最近失眠又煩躁,食量增加,常常無精打采,但仍抗拒求診西醫,最後才至中醫科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婦人的空腹血糖值大於200,糖化血色素9.2。 
收治病例的中醫科陳建雄表示,傳統中醫,依「消渴症」模式來治療現代的糖尿病,事實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是現代糖尿病的一小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後期。醫師解釋,因古代營養狀況不如現代,且沒有儀器抽血檢測血糖值,患者往往罹患糖尿病多年後,身體狀況漸衰,併發糖尿病腎炎、蛋白尿等,出現身體逐漸消瘦、多尿、多喝等陰虛躁熱的症狀,才會被歸類為「消渴症」。 
而現在,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體質偏胖,因此症狀並非「消渴症」所能概括。陳建雄醫師指出,現代中醫治療糖尿病有四原則,

  • 降血糖。
  • 降血脂、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合併治療。
  • 三是保護血管,預防和治療併發症。
  • 四是調整體質。
中醫理論認為,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可分為「鬱、熱、虛、損」四大階段:「鬱」,血糖升高的早期,此時身體機能狀況不差,但患者由於長期的飲食過剩,導致消化機能負擔過重,體重、內臟脂肪增加,造成「中焦鬱滯」。若是此時不適度調整,就會發展為「熱」的階段,常口渴、飢餓、失眠、煩躁。當熱期持續,身體機能過度亢奮日久,消耗過度,會耗傷氣陰,導致元氣受損,身體由熱轉「虛」。「虛」則進一步發展為「損」,經絡臟腑的損傷,發使出現併發症 
中醫臨床上依照患者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隨著症狀不同,開不同的藥方,以穩定血糖。陳建雄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日積月累所造成的慢性疾病,若不治療可能引發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變、神經炎、失明、傷口感染難癒合而截肢等,不但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恐有生命危險。因此,生活的調整對患者很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逐步將偏差的體質調整正常。特別在飲食方面,需考量醣份和油脂的量,避免長期飲食過飽,充分攝取新鮮蔬菜並選擇甜味較低的水果,可達到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目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70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部立桃園醫院已有12例新冠本土個案,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統計,匡列隔離者共570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1波採檢應該結束,但沒辦法排完全排除有其他人感染,仍要保持警覺,住院病患將持續轉出降低醫療負荷。 確診接觸者採檢639人 匡列隔離570人 陳時中說明,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21)日晚間傳出桃園疫調人員出現身體不適,衛生單位立刻採檢,結果呈現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目前是流感與感冒好發季節,症狀都與新冠肺炎很像,也都會發燒,症狀上區隔不是很容易;陳時中也提醒,公費流感疫苗仍有幾十萬劑,呼籲仍然有機會接種。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見好轉,變種病毒快速蔓延,台灣也出現院內感染事件,防疫期間,不只生活模式被迫改變,身心也受到影響!根據2020年10月發表於《精神藥物期刊》的研究指出,疫情期間,美國年輕人的孤獨感和物質濫用都呈現增長,有百分之80的受訪者出現「嚴重的憂鬱症狀」。疫情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1名60多歲男性患者,因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於他院內科定期追蹤,C型肝炎經過藥物治療後在血液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在追蹤過程中發現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逐漸上升,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Couinaud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