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5歲至30歲醫美初體驗 醫美意識卻大不足

25歲至30歲醫美初體驗 醫美意識卻大不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美容醫學整形手術年度全球調查結果,民眾接受醫美療程的比例逐年增長;長庚醫院皮膚科部定副教授胡倩婷醫師指出,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醫美確實已經成為許多民眾日常保養的步驟之一。根據最新公布的《醫美行為大調查》,有近半數民眾於25至30歲時首次接觸。然而,雖有高達九成民眾會擔心醫美風險,其中卻僅有不到兩成了解自行選擇的醫美產品品牌,顯示台灣民眾的醫美安全意識、主動性及行動力仍明顯不足。

半數女性25至30歲醫美初體驗 將醫美視為日常保養

一份針對台灣25歲至55歲女性進行的《醫美行為大調查》結果發現,有醫美經驗的受訪者中,有近半數在25至30歲時就接觸醫美,更有超過五成民眾,已將醫美療程視為日常保養。胡倩婷醫師表示,診間觀察近年求診者確實有結構上的改變,因為即便是勤擦保養品,也會遇到一些無法突破的極限,所以開始將醫美納入,藉此強化保養效果,隨著醫美更加普遍,及年輕化的趨勢,也要提醒民眾對於醫美資訊及知識要有更多的掌握度,才可以美的安心。

逾九成民眾擔心醫美風險 僅不到兩成了解產品品牌

透過調查也發現,超過九成民眾在接受醫美療程前會擔心高風險,胡倩婷醫師對此分享,多數民眾都能明確指出他們對療程最重視的四個要素:「詳細諮詢」、「受過完善訓練的醫師」、「產品原料來源」、「全臉評估」,但一直以來都對於醫美產品品牌的掌握度不夠高,缺乏消費者主導權,僅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了解自己選擇的產品品牌。提醒民眾,自己也需有足夠的事前理解,才能在診間與醫師有良性溝通。

安心醫美宣言 四大指標幫助消費者保障權益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攜手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共同推動「安心醫美」概念,提醒消費者在做醫美療程時可以參考並評估的四大安心指標,期望降低消費者資訊不對稱與擔憂的情形。也邀請楊謹華擔任安心醫美代言人,楊謹華表示,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要更仔細去選擇高品質、有科學實證、有效安全的品牌與產品。

1.全球醫美領導品牌:選擇採用最高標準研發、製造產品,且運送過程嚴謹,包括控制溫度、濕度等要求,確保產品原料來源安全無虞。

2.科研成就美麗昇華:產品具備美國FDA或歐盟CE認證,並且不斷進行臨床驗證、有大量文獻佐證,保障使用的安全和效果。

3.醫師培訓共創美學:選擇定期參與培訓課程、了解產品最新知識、跟進市場趨勢,並精進專業技術的醫師和諮詢師,以獲得良好的醫療效果。

4.量身打造專屬療程:每個人對於「美」的詮釋和要求不同,謹記透過詳細的術前諮詢與評估,藉此達到符合預期的醫療效果。

【延伸閱讀】

長輩高血壓應規律回診 避免嚴重併發症「作伙來」

擔心莫德納第2劑副作用強烈 哪些族群需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各縣市將於近日內啟動居家照護計畫,最先實施的新北市衛生局整理相關訊息,讓快篩為陽性以及確診者有所依循,不要心急,在家安心等待及靜養身體。 Q:如果我是「自行快篩陽性者」該怎麼做? ▸不必撥打1922,將快篩結果包裝攜帶,接著到指定醫院或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5歲的李先生,最近幾個月來發現走路不穩且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由於一開始症狀好好壞壞,因此不以為意,覺得可能是年紀漸長退化所致,但症狀愈發嚴重,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例如: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要旁人協助,到後來必須仰賴輪椅才能移動。就醫檢查發現是第五至第七節椎間盤突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的張先生是卡車司機,有高血壓病史、腎功能不佳與痛風病史,一日工作時,突然感到手麻與背痛,遂前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不僅主動脈剝離,且血管破裂,血液滲出的狀況已經包覆整個心臟,形成心包膜填塞,隨時有生命危險,在心臟外科團隊緊急搶救下,終於撿回一條命,目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因國內出現首例2歲兒童因確診COVID-19,而死亡之個案,在放寬就醫交通方式的條款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在昨(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 兒童發燒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