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遠離併發症 切記定期篩檢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公告,2012年全台糖尿病人數176萬人,較2011年成長6%,增加10萬名患者,而這些患者除了持續控糖,更必須留意,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許多組織、器官的損害,嚴重恐至失能、死亡。醫師提醒,除每天檢查血糖血壓,每3個月檢查糖化血色素,每年接受眼底檢查,才能完整控制糖尿病問題。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指出,糖尿病併發症包含大血管病變,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小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以及末梢神經病變。

以多數人罹患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例,糖尿病前期會出現胰島素阻抗及高胰島素血症;當發病後引發動脈粥狀硬化、高血糖、高血壓;若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導致嚴重併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使糖尿病患者失明風險高出一般人25倍、腎臟病變引發腎衰竭、神經病變使感覺遲鈍,且末梢血管硬化導致血液供應不良,再加上糖尿病患抵抗力弱,常見小小傷口不易癒合,引起發炎、感染或壞疽現象,嚴重者必須截肢。

糖尿病血糖控制與併發症發生率息息相關,但國健局統計資料卻指出,有近65%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沒有達到血糖控制標準。

杜思德院長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每天檢查血糖、血壓;每3個月應檢查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下);每年應接受一次眼底檢查及微量白蛋白尿足部檢查,若已出現視網膜病變,應增加檢查頻率達每3-6個月1次。

杜思德院長強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檢因糖尿病類型有不同的受檢時間:成人及10歲以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次受檢時間在確診後5年內即可;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初期無明顯症狀,確診之初就有21%視網膜已產生病變,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患一經確診就需立即受檢。至於懷孕的糖尿病婦女,孕期前3個月中需受檢,而後每3個月1次,密切追蹤至產後1年。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2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台中52歲的花農黃先生,大約在五年前開始,只要出貨搬花上車,右邊肩膀就會疼痛,他懷疑是五十肩,認為關節退化無可避免,一直隱忍,後來連躺著、連睡覺也痛,疼痛的感覺24小時纏身,確診後才發現不是五十肩,而是「鈣化性肌腱炎」。 黃先生痛到受不了,豐原醫院復健科余學致醫師臨床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每個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成才,總是希望孩子會讀書,擁有一技之長,如果可以成為領頭羊,更是感到光榮;專家則是指出,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為領導人才,有四項指標必須具備,而且平時也能從遊戲中去培養這四項指標。 指標一:具備耐挫力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表示,家長可以從遊戲中觀察孩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上周流感重症人數再創新高,一口氣新增338例、死亡15例。疾管署召開流感防治諮詢會議討論流感停課標準,專家一致決議不需訂定全國停課標準,但各級學校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加強疫苗接種及衛生教育。 重症死者多為中老年 去年7月1日流感季至今,國內累計1109例流感併發重症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傳統手術用手術刀切割、縫線進行縫合,需花費較長的時間,更增加併發症風險;健保署宣布,4月起「手術自動縫合器」納入給付,估計每年約有3萬人受惠,可省下1萬至1萬5000元,減輕民眾醫療負擔。 手術自動縫合器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蔡文全指出,「手術自動縫合器」可針對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