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有救了!預防糖尿病最有效方法竟然是它?!一定要分享出去!

糖尿病有救了 預防糖尿病最有效方法竟然是它 一定要分享出去
目前,糖尿病在我國是個嚴重的問題,已經有大約1億糖尿病患者,而且發病率還在飛速上升中。因此做好預防糖尿病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而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中很重要的一環,有研究指出,預防糖尿病吃酸奶也有一定幫助,下面讓小編為你細講。

 

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和酸奶

首先要肯定,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牛奶含有4.6%左右的乳糖,不過乳糖本身消化速度很慢,其中所含的乳蛋白也有利於延緩餐後的消化速度。所以,牛奶不僅本身的餐後血糖反應很低,血糖指數隻有28。。只要一天之中的總熱量不超過計畫,用一杯牛奶來做加餐,能夠預防低血糖引起的飢餓和虛弱感,對維持血糖穩定有好處

糖尿病人也能喝酸奶。雖然酸奶中加入了糖,按同樣數量的碳水化合物來比較,還是比白米飯、白饅頭的血糖上升速度慢得多。按我國測定數據,含糖酸奶的血糖指數是48,而白米飯是83,白饅頭是88。這是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能延緩胃排空,有幫助控制餐後血糖的作用。所以,味道甜不甜不是糖尿病人選食品的關鍵指標,血糖上升速度才是關鍵。當然,如果能自制酸奶,少加點糖,或乾脆加點不含糖的甜味劑,血糖反應會更低一些。

長期喝酸奶有助預防糖尿病

有不少人問,酸奶會促進糖尿病發生嗎?令人驚訝的真相是:與人們的推測恰好相反,長期喝酸奶能幫我們預防糖尿病。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把多達195000名受訪者的長期跟蹤調查數據綜合到一起,來分析乳製品攝入量與患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酸奶攝入量較高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體重高低、有沒有其他疾病風險因素,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都會比很少喝酸奶者明顯降低。

那麼,到底每天要喝多少酸奶,才能起到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效果呢?按這項研究的分析,平均每天喝一份酸奶,長年堅持,就能把風險降低18%之多。一份酸奶是28克,也就是兩湯匙的量。在我國,酸奶產品的最小份包裝是100克,大概是4份。

此 前的研究提示,酸奶中的鈣元素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酸奶中的乳酸菌也有一定幫助。同時,酸奶中的乳酸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還有利於鈣、鎂 等元素的吸收利用。最好的一點是,酸奶飽腹感很強,喝了酸奶之後,就算少吃點飯也不容易覺得餓,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也能享用它。

哪些人容易得2型糖尿病?

1、年齡大於40歲。

2、有糖調節受損史(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

3、BMI指數超過24 kg/m2(超重),甚至超過28 kg/m2(肥胖)。典型的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4、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2型糖尿病。

5、曾經生過巨大兒(出生體重超過4kg),或患過妊娠糖尿病的女性。

6、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患者。

7、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的患者。

8、曾患過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

9、 應酬過多、頻繁外出用餐的男士。一項調查顯示,經常外出應酬的男士,患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徵的機會較一般男性為高。在相同情況下,由於女性外出飲食較克制, 患病的風險較低。 男士出外吃飯主因是工作應酬及無人煮食,女士出外則多與親友聚會。調查顯示,男性每星期超過四個晚上出外用膳,患肥胖及高血糖會比一般男性高,而患代謝綜 合征的幾率也會高一倍。

10、日常生活經常久坐,活動時間少。據香港媒體報導,有研究發現,女性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因活動減少,導致高血糖,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的機會。但研究沒有在男性身上發現此情況。專家建議女性應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

預防大於治療~真的不得不平時保養注意~


via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帛琉從與疫情完全隔絕的防疫天堂,一夕驚爆數天內已有189人確診,台灣跟帛琉之間的「旅遊泡泡」自由度也決定緊縮、加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晚間臨時出面宣布,經下午緊急開會之後,判定帛琉疫情未來有升溫的可能,決定從1月22日最近一班帛琉入境班機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盛雯 / 台北報導 疾病治療越來越多元,讓脊髓損傷病患有機會透過細胞治療擺脫輪椅。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表示,以往脊髓損傷患者多需終身倚靠輪椅行動,如今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間質幹細胞具有多功能的分化與修復能力,此類病患在接受細胞治療後,有機會改善症狀。 依據全民健保...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 礦物質中常會聽到的”鈣、鎂、鋅”…等,但其實還有許多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今天K小編特別採訪營養師,針對礦物質”鉀”在體內的功能及存在於那些常見食物中,做個完整的介紹,我們一起來更了解”鉀”的作用吧~ 鉀在身體內的功能有~ 鉀為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心臟瓣膜疾病最常見的兩大問題就是「狹窄」和「逆流」,往往得靠外科手術和經導管瓣膜治療來解決心頭大患,而打破過去外科、內科醫師各操各的刀的作業模式,國內心臟治療居領先地位的振興醫院今(20)日就宣布成立「瓣膜治療中心」,推動雙主治醫師制度,讓心臟內、外科醫師一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