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臟瓣膜狹窄和逆流最常害命! 台灣醫界推「雙主治醫師同一手術台」救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心臟瓣膜疾病最常見的兩大問題就是「狹窄」和「逆流」,往往得靠外科手術和經導管瓣膜治療來解決心頭大患,而打破過去外科、內科醫師各操各的刀的作業模式,國內心臟治療居領先地位的振興醫院今(20)日就宣布成立「瓣膜治療中心」,推動雙主治醫師制度,讓心臟內、外科醫師一同上手術台,爭取病人最大的治療效果。

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強調,近年來國內外大的研究中心都陸續發展出新的方法來治療心臟瓣膜疾病,過去外科醫師只負責開刀,內科醫師只負責做導管,這樣的「會診」或「轉診」的合作模式,其實已經不符合為病人爭取最大治療效果的目的。

尤其,振興醫院已經是目前東南亞做最多心臟相關手術的醫院,魏崢說,多年經驗顯示,他覺得內、外科醫師更需要站在同一個手術台上,畢竟未來趨勢已傾向用導管治療這幾種疾病,所以不能再有本位主義,否則只會對病人不公平,進而減少成功率,最好是兩個主治醫師同時治療一個病人。

魏崢指出,心臟外科團隊中,有些人專做心臟移植,有些人專攻周邊血管,還有人精研瓣膜性疾病,但舉主動脈剝離為例,他過去就會主動找其他主治醫師來幫忙,畢竟技術再厲害的醫師在做手術當下,緊張時,或遇複雜狀況之下,腦袋難免一時「miss掉」,此時若有經驗資深的主治醫師站在對面,別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了,二個臭皮匠也好。

振興醫院表示,「雙主治醫師制度」是指病人原有的主治醫師與瓣膜團隊的主治醫師共同照護病人; 一方面讓專業能夠儘量發揮,另一方面維繫了患者與原來被信任的主治醫師的關係,這項照顧方式更延伸到術後,配合院方全年無休的24小時遠距照護中心服務,病人原有的主治醫師與瓣膜團隊的主治醫師還可隨時掌握病人在家的狀況,有需要時醫護團隊將立即介入。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強調,振興醫院從2010年以來,已操刀超過800例的困難心臟疾病,從二葉性主動脈瓣狹窄、單純主動脈瓣逆流、嚴重二尖瓣逆流、二尖瓣腱索斷裂到經導管二尖瓣置術,團隊勇於挑戰困難疾病,尤其在衛福部同意後,近期將陸續引進「經導管二尖瓣膜腱索修復」手術,治療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的嚴重逆流的疾病。

照片來源:振興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民調逾半國人想跟病毒「共存」 陳時中:現仍朝清零方向努力

沒「疫苗證明」未來寸步難行! 三個步驟這樣下載、通行區分黃綠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天到晚,老是感覺虛累累?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崇烈提醒,有種「累」可不只是單純的累,因為若平常容易覺得累,再加上爬個一、二層樓梯就喘吁吁,或是合併下肢有水腫等現象,千萬要注意是否心臟在發出求救訊號,小心成為「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 門診就有45歲的外送員,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視度數短時間暴增,小心背後原因不單純!一名38歲男子,日前自行開車要去爬山,開到一半卻發現無法看清楚儀表板上的數字,原本以為應該只是夜色昏暗的原故,但爬山過程當中卻感覺視力越來越模糊,但說服自己只是疲勞所致,直到下山至眼鏡行一測,發現近視度數竟由350度飆升至110...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最新統計數據,全球各地確診感染人數26日早上突破8000萬大關,累計病故增至逾175萬人。截至台灣時間27日上午7時許,染疫人數仍持續攀升。全球染疫人數突...

閱讀詳情 »

陳時中周六連續第5天主持疫情記者會,雖然本土個案看來沒有擴散讓他鬆一口氣。但有人試算,紐籍機師確診造成另外3人感染,醫療採檢費用總共加起來,花了637萬元。陳時中表示,會請法制研究能否求償。另外,指揮中心證實,未來機組員入境後須居家檢疫延長為7天,採檢陰性才可進入社區。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