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紅眼又有異物感 小心是腦血管異常

紅眼又有異物感 小心是腦血管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5歲的劉奶奶,左眼於診所接受白內障手術後,開始眼睛變紅及有異物感,經局部藥物治療後未見改善,症狀持續5個多月,同時還有耳鳴及頭暈情況,於是前往北市聯醫眼科做進一步檢查,發現是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為一種良性腦血管疾病。

結膜腫脹充血 眼壓異常上升

劉奶奶表示腦內會有咻咻聲,左眼結膜腫脹及充血外,眼內壓還異常上升。經詳細理學檢查及病史詢問排除感染及其他發炎性疾病,即安排磁振造影腦部血管造影並懷疑為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並由眼科轉入神經介入中心住院接受血管攝影(angiography),同時確診及栓塞治療。

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 屬良性但症狀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謝昀臻說,海綿狀竇位於人體顱內的中央部位、也就是眼睛正後方,功能是收集腦部和眼睛裡的靜脈血液。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雖為良性腦血管疾病,但由於其位置及結構複雜,臨床表現多元。於眼科來說,常見症狀包含結膜血管螺旋狀膨大,脈動性眼雜音(ocular bruit),眼球運動異常,眼周軟組織紅腫併凸眼,病徵和結膜炎、或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相似,須輔以影像學檢查診斷。

部分患者廔管自行閉合 部分有腦中風危機

謝昀臻解釋,磁振造影腦部血管造影可做為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的初步影像檢查;血管攝影則可確診廔管的位置及型態,同時進行栓塞治療。如劉奶奶這類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有10-60%廔管自行閉合的機率可考慮保守性觀察,但由於微創神經血管介入性手術的發展,經股動靜脈途徑的栓塞已為常見的一線治療策略,尤其在有腦內皮質靜脈反向回流者,出血性腦中風機率較高,更需積極的介入性療法。

此類低流量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由於症狀初期較輕微且無明確外傷史,病人常於眼科、耳鼻喉科反覆就診而未查,嚴重者可壓迫視神經而失明甚至腦出血,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台灣精準醫療計劃」啟動 基因科技與AI跨界整合

心律不整治療再精進!心導管電燒精準定位,助患者燒除「心」頭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4月20日後累計, 台灣新冠患者累計7,760例,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共1,303人,約占16.8,60歲以上年長者個案2985人,當中重症率30.8%,目前已有30間長照機構傳出確診事件,指揮中心規劃提高65歲以上施打順位,未來會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月底前將會有200萬劑疫苗到貨,民眾可以按照意願,自行選擇疫苗品牌,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協力開發施打預約系統,結合健保APP、超商、藥局等,讓民眾接種疫苗更方便,今(2)日指揮中心公布大量施打計畫,預計每周能夠完成100劑疫苗接種。 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土新冠疫情出現些微反轉,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確診372例本土個案,校正回歸177例,40歲以上患者占362例,目前全國專責病房4,900多間,收治2,367名病患;另一方面,陸續發生確診病患醫療暴力事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必定追究民刑事責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欲採購500萬劑輝瑞BNT疫苗,指揮中心態度曖昧,以法規為由,設下不少關卡。BNT疫苗真的比AZ疫苗還好嗎?台灣是否可期待本土疫苗?值得深入探討。 ▲進口vs.國產新冠疫苗比一比。(圖/NOW健康製作) 莫德納與瑞輝有效力排名第1 但保存較不易 最新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