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球桿正確使用概念 使身體產生更多揮桿速度



高爾夫揮桿動作是透過身體的動作操作球桿來擊球,各位球友對於使用球桿的概念已經決定是用身體的大肌肉揮桿或是試圖用比較沒力量的手部肌肉揮桿,下圖可以看到施加重量在桿身時球桿會產生一些扭曲,這樣就說明了其實你感覺硬的球桿,在快速揮動或施加力量時它相對是「軟」的(軟硬只是呈現球桿變形量的多或少)。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如影片說明,當對於認知球桿是「軟」的時候,會找到身體轉動的力量將球桿「甩」上去(並非用手甩動球桿,用身體轉動揮動遠端的桿頭重量),相反的若認知球桿是「硬」的時候會將球桿「舉」到上桿位置。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而那種認知對你有利?
個人認為把球桿當作軟的時候你可以:
1.獲得更多的身體轉動,使身體產生更多的揮桿速度
2.更好的重心轉移(因為轉動讓你的身體力量自然產生有限度的位移)
3.更多的擊球加速距離有利擊遠與木桿的執行
4.更一致的揮桿節奏(不會用手猛力加速擊球)

本文授權範圍僅限欣傳媒,不得轉載。


駐站教練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睡不好,不是小毛病!大腦無法休息,睡眠品質當然差。焦慮、痠痛、暈眩、高血壓……這些現代人通病,都是因為大腦疲勞。助眠輕瑜伽x淨化腦冥想x安定情緒芳療,讓大腦疲勞消失的最高休息法 【隨書附】15、30、60分鐘的瑜伽睡眠導引,邊聽邊練習,馬上體驗「大腦休息法」。 你以為「睡...

閱讀詳情 »

在社群網站紅人們橫掃娛樂圈的時代來臨,在台灣深耕華語藝人市場的avex taiwan也推出第一位從「網紅界」提拔出的潛力新星,她就是網路上人氣極高的「電眼潮模」李優,為了讓這位新世代藝人第一次登場能奪取網友們的目光,avex taiwan將在5月份大手筆的為她同步推出「李優URIKO首本寫真相冊AR...

閱讀詳情 »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修煉你的心,掌握能量流動,其實你也能做得很好》前言── 練「心」:破解情緒勒索,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嗨! 我是安一心,我也是在情緒勒索下長大,和你一樣。 數不清有幾次,夢到自己困坐在考場裡,一題也答不出來,為了讓父母有面子,為了當父母的乖小孩,甚至千方百計想要偷看隔壁同學的答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