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via 下同

經期腹痛,常常困擾許多成年女性,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西醫認為是由內分泌失調,造成女性各種生殖激素失去平衡,致使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善,引起子宮痙攣,反映為疼痛,痛域值低者甚至會出現暈厥。中醫辯證,大致分為實痛和虛痛,氣血不足或者寒侵絡脈,造成氣滯血瘀—經絡不通,不通則痛。

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無論是中醫和西醫,對於患者來說,只想用最快的方法解決困擾我們的問題。下面是我反複使用,屢屢見效的簡單方法,而且適合自己操作,一分鐘之內緩解疼痛。下面我來介紹這種密不外傳的方法。

第一步,找到上圖畫紅圈的生殖反射區,位於掌根,大小魚際的交界處。用大拇指甲和指頭部位如 :

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揉、按、撥生殖區裡面的結節,揉撥到手心發熱。)

第二步,找到腰骶關節反射區,位於大魚際的二分之一處

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揉、按、撥腰骶關節反射區生里面的結節,揉撥到手指發熱。)

第三步,直腸斷反射區,

經痛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直到中醫師教了我這個,每次只要一分鐘就不痛了!!

揉、按、撥直腸斷反射區生里面的結節,揉撥到手指發熱)

注意:一定要如以上照片所示,拇指用力其它四指配合,捻揉撥動肌肉深層筋節,強力刺激一分鐘而已。

操作一分鐘左右,疼痛立即緩解。尤其是伴有小腹墜脹感,裡急後重(想去廁所的感覺),絞痛為主的痛經。

奇效無比。當然了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針對性的調理和保養.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併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係。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

via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4男1女都是接種過完整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而指揮中心為因應新變種病毒Omicron,也決定繼續延長二級警戒期間,自12...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要打BNT疫苗的人注意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預約平台第18期開放,但只提供一種BNT疫苗預約,不管是要打第一劑、第二劑或混打的第二劑,通通可以上預約平台預約,而符合資格的人數約有120萬人。 催打疫苗,指揮中心目前已經全面提供「AZ、莫德納、BN...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擔心新變種病毒Omicron全面入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二級警戒期間再度延長,12月14日至12月27日維持「不降級」。不過,指揮中心也透露,只到達到兩個條件,國內最快有機會在春節檢疫專案之後降回一級;且邊境也考慮鬆綁,商務客會比一般旅客先開放。 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冷了,吃火鍋卻還得擔心火鍋料不衛生甚至不老實!台北市衛生局今(13)日上午公布最新一波火鍋料及冷凍冷藏食品專案抽驗結果,不但惠康百貨、新千葉火鍋西門店的蔥各被檢出農藥殘留不合格,​​​​原味時代販售的「千張鍋貼(麻辣)」更是大腸桿菌超標;還有八方悅精緻鍋物、三媽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