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維康基金投33億元研發毒蛇解藥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住在都會區的居民可能無法體會毒蛇出沒在生活圈的恐懼,但是對於住在偏遠山區的居民而言,如何預防毒蛇及毒蛇咬傷急救處理卻是必備的生活常識。以台灣為例,最常見的毒蛇種類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赤尾鮐)、百步蛇、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鎖鍊蛇(鎖蛇),每年7至9月民眾遭毒蛇咬傷情形最為頻繁,手指、手掌、腳趾及足背為最常見咬傷處。

抗蛇毒血清幾乎是毒蛇咬傷的唯一解藥,但科學家表示,目前抗蛇毒血清僅佔世界上所有蛇類的60%,因此研發毒蛇解藥是醫療界正在努力的項目。英國最大慈善基金會及生物醫藥研究贊助者之一的維康基金(Wellcome Trust)表示,該基金會將投資8,000萬英鎊(約台幣33億元)開發毒蛇解藥。

過去100年來最常用來製造抗體的方式是透過“馬” — 將蛇毒注射到馬體,誘發馬體啟動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再把馬體內的抗體轉移到中毒的人體內來治療(參考資料:救命任務,抗蛇毒血清的旅程)。然而,科學家表示這種藥物非常昂貴,不僅有可能發揮不了作用,並且可能導致致命的過敏反應。目前迫切需要新的毒蛇咬傷藥來取代過去100年的傳統療法。

維康基金投33億元研發毒蛇解藥

維康基金(Wellcome Trust)表示毒蛇咬傷是世界上最大健康危機隱憂之一,期望能夠藉由投資8,000萬英鎊來解決這個全世界人類都會面臨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於五月發起一項蛇咬傷戰略,旨在到2030年時能將死亡人數減少一半。目前平均每5分鐘就有50人被蛇咬傷,每年有81,000至138,000人死於蛇咬傷,約有40萬人永久殘疾。雖然富裕國家有很多人被咬,但死傷最為嚴重的族群是生活在貧困社區的居民,因為他們必須經常在田間工作。

「毒蛇咬傷應該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維康基金科學主任Mike Turner教授說,只要藉由正確的抗蛇毒血清,存活的可能性很大。雖然總是有人會被毒蛇咬傷,但沒有理由讓這麼多人死亡。「在二十世紀時,毒蛇咬傷的治療研發進展極為緩慢,在最需要治療的地區卻是最缺乏安全和有效的治療。」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在過去的十年中幾乎沒有針對毒蛇咬傷的研究投資,但事實上,只要世界衛生組織、各國政府和其他資助者願意給予高度支持,這個難題其實是可以解決的。

ReferenceWellcome Trust investing £80m in snakebite treatment

相關推薦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新北市中和區廟美里本土屈公病個案活動地周邊查核孳生源。(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雙北「蚊子病」齊發!疾管署今(4)日公布新北市及台北市分別再冒1例本土屈公病與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新的屈公病病例發生在中和區廟美里,男子疑似是在管制之前常到傳染熱點的國強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綜合報導 AI的進步,不僅造福我們的日常生活,就連醫療產業也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現在,甚至能藉由AI的能力,製造新型藥物。瑞士知名藥廠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將與科技巨擘微軟攜手合作,用人工置會研發新藥,藉以解決醫療產業最困難的其中一部份。 消息指出,諾華此次與微軟簽署...

閱讀詳情 »

▲5成媽咪哺餵母乳「卡關」常肇禍於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迎接小生命,給寶寶最好的營養跟保護力,不少媽媽都想要哺餵母乳,但調查發現,過程中出現的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問題,往往是最大的夢靨,甚至有5成3媽媽因此中斷哺乳,醫師提醒,國際...

閱讀詳情 »

▲台北慈濟醫院腦神經科醫師定期前往關懷下轉至承作醫院的病患。(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急性中風後的照護,極其重要!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無力,送急診就醫診斷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恢復狀況良好,由於符合急性後期的醫療整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