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維康基金投33億元研發毒蛇解藥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住在都會區的居民可能無法體會毒蛇出沒在生活圈的恐懼,但是對於住在偏遠山區的居民而言,如何預防毒蛇及毒蛇咬傷急救處理卻是必備的生活常識。以台灣為例,最常見的毒蛇種類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赤尾鮐)、百步蛇、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鎖鍊蛇(鎖蛇),每年7至9月民眾遭毒蛇咬傷情形最為頻繁,手指、手掌、腳趾及足背為最常見咬傷處。

抗蛇毒血清幾乎是毒蛇咬傷的唯一解藥,但科學家表示,目前抗蛇毒血清僅佔世界上所有蛇類的60%,因此研發毒蛇解藥是醫療界正在努力的項目。英國最大慈善基金會及生物醫藥研究贊助者之一的維康基金(Wellcome Trust)表示,該基金會將投資8,000萬英鎊(約台幣33億元)開發毒蛇解藥。

過去100年來最常用來製造抗體的方式是透過“馬” — 將蛇毒注射到馬體,誘發馬體啟動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再把馬體內的抗體轉移到中毒的人體內來治療(參考資料:救命任務,抗蛇毒血清的旅程)。然而,科學家表示這種藥物非常昂貴,不僅有可能發揮不了作用,並且可能導致致命的過敏反應。目前迫切需要新的毒蛇咬傷藥來取代過去100年的傳統療法。

維康基金投33億元研發毒蛇解藥

維康基金(Wellcome Trust)表示毒蛇咬傷是世界上最大健康危機隱憂之一,期望能夠藉由投資8,000萬英鎊來解決這個全世界人類都會面臨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於五月發起一項蛇咬傷戰略,旨在到2030年時能將死亡人數減少一半。目前平均每5分鐘就有50人被蛇咬傷,每年有81,000至138,000人死於蛇咬傷,約有40萬人永久殘疾。雖然富裕國家有很多人被咬,但死傷最為嚴重的族群是生活在貧困社區的居民,因為他們必須經常在田間工作。

「毒蛇咬傷應該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維康基金科學主任Mike Turner教授說,只要藉由正確的抗蛇毒血清,存活的可能性很大。雖然總是有人會被毒蛇咬傷,但沒有理由讓這麼多人死亡。「在二十世紀時,毒蛇咬傷的治療研發進展極為緩慢,在最需要治療的地區卻是最缺乏安全和有效的治療。」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在過去的十年中幾乎沒有針對毒蛇咬傷的研究投資,但事實上,只要世界衛生組織、各國政府和其他資助者願意給予高度支持,這個難題其實是可以解決的。

ReferenceWellcome Trust investing £80m in snakebite treatment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病患接受癌症化療後,需追蹤半年癌指數,若選擇新藥或可增加治癒、存活率,但所費不貲,並非每個病患家庭負擔得起。為確保健保永續發展及回應癌症病友的急迫需求,台灣癌症基金會主張,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健保應以多元參與機制給付癌症新藥,讓癌友共同挺健保。 台灣癌症基...

閱讀詳情 »

外電編譯 梁少珊通常和尚飲食清淡、少吃,甚至過午不食。建康網站《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有研究顯示,類似僧侶齋戒的斷食方法「和尚減肥法」(Monk Fast),能夠促進減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雖然報告顯示小於15%的實施者,曾經出現易怒和身體感覺寒冷的副作用,但依然有它的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連續8天本土個案「+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8天「+0」也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開心直呼,本土疫情已經相當穩定,他強調,中秋連假之後的觀察期也已超過2周了,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許哲綱/台北報導 市面上助聽器種類相當多,從較低階的口袋式到數位助聽器,或是科技添加的藍牙助聽器、物聯網助聽器,到近期推出搭載自駕車感知系統所採用的深度神經網路DNN助聽器,都讓人眼花撩亂,尤其是毫無配戴經驗的使用者,常常被價位影響做錯選擇,挑選了不適合自己配戴的助聽器,買了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