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練練腹式呼吸法 減輕心理壓力

【台灣新生報記者方一成報導】

練練腹式呼吸法 減輕心理壓力
▲醫師圖示教導腹式呼吸法,強調由鼻子吸氣、在由嘴巴吐氣,緩慢有規律的腹式呼吸,重點在於腹式,而不是呼吸。(記者方一成攝)
暑假期間大小考不斷,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心理壓力不小,彰化醫院精神科丁碩彥主任昨〈七〉日教導簡易「腹式呼吸法」,可以改善壓力適應不良情況。

丁碩彥主任表示,腹式呼吸原來自於東方的修行技巧,不過在西方的現代科學研究,顯示對於心理的減壓有非常好的效果。這個治療方法最大的好處,是沒有抗焦慮類的精神藥物的潛在副作用,也沒有成癮的顧慮,另外一個好處,是學習這個方法之後,不求人,不需要去掛號看醫師,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

「腹式呼吸法」強調由鼻子吸氣、再由嘴巴吐氣,緩慢有規律的腹式呼吸,重點在於腹式,而不是呼吸。

核心的技巧,是把注意力放在隨著呼吸起伏的肚子上,如果初期不容易辦到,可以將右手輕輕地放在肚子上,幫助感覺腹部隨著呼吸節律而上下起伏。

丁碩彥主任表示,「腹式呼吸法」整個過程,不必強調要深呼吸或者呼吸的速度要慢,而是放鬆讓呼吸自然發生,注意力聚焦在呼吸出入上;另一個原因是許多焦慮症甚至是恐慌症的人,他們的症狀就有呼吸急促或胸悶情形,如果刻意練習深而慢的呼吸,有人反而會適得其反,越練習越緊張,甚至誘發焦慮發作。

腹式呼吸的第二個重點是每天多次短而密集的練習,比每天只做一次長時間的練習重要。練習腹式呼吸的時間,幾乎是隨時隨地,等紅綠燈的幾秒鐘,等電梯的空擋,等人,等開會的零碎時間,甚至於上廁所的片刻,可以練習,時間長短不重要,練習的次數多而持續不中斷更為重要,原因有三:

第一,因為壓力是會累積的,頻繁的練習腹式呼吸,以達到放鬆的效果,可以打斷每天隨著時間而壓力累積的不利狀況,避免達到失控的局面。

第二,腹式呼吸沒有維持練習,效果會退步,不像學會騎腳踏車,就算長時間沒有騎,還是不會忘記怎麼騎腳踏車,腹式呼吸比較像體能體力,如果沒有持續運動,體力耐力其實會退步,短而多次的練習,容易養成習慣。

第三,一次長時間的練習,很難維持專注,我們的注意力通常一次只有維持幾秒鐘就會分心,因此幾秒鐘的高品質腹式呼吸,目標容易達成,練習的人容易有成就感,也不會厭煩而抗拒練習。

哪些人需要練習腹式呼吸呢?丁碩彥主任表示,任何人做此練習都可以從中獲得身心放鬆的好處,尤其是暑假期間面瓶大小考不斷的考生,還有面臨就業問題的畢業生,有壓力就可以試試練習這個方法,以之來改善壓力適應不良的症狀。另外針對焦慮症、憂鬱症、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症等尤其適合。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79117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不孕症儼然成為現代文明病,高齡、壓力大、痰瘀體質列為3大不孕危險地雷,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暨安平門診部副主任王淑秋醫師指出,依據臨床上的觀察,高齡、壓力大、痰瘀體質是導致不孕症的主因。 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 受孕率下降46% 腎主&rdq...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糖尿病成為台灣的新國民病!吳女士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更一度重達70公斤,在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3個月內,體重也從70kg減至62kg。 每8.5名成年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今年22歲的小志是個早產兒,一出生就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中的開放性動脈導管,使得小志即使沒有劇烈活動也會喘咳,這個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是導因於動脈導管未自動完全閉合,使血液流動路徑從原先主動脈至肺動脈反向逆流,增加心臟與肺部的負擔,到小志高中時,醫師給予PDE5i類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60歲的陳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因左眼突發性視力惡化就醫,經檢查發現左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03,且散瞳後左眼眼底視網膜呈現瀰漫性火焰狀出血,靜脈血管怒張,並伴隨黃斑部水腫,診斷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病人接受玻璃體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An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