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罕見!年輕媽媽肺腺癌轉移卵巢 ALK標靶治療控制喜伴兒

罕見!年輕媽媽肺腺癌轉移卵巢 ALK標靶治療控制喜伴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年42歲的陳女士彈奏鋼琴,譜寫生命樂章。她八年檢查發現卵巢有10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報告顯示肺腺癌轉移,是罕見肺癌轉移至卵巢的患者,且也轉移至腦部。當時陳女士的基因檢測發現ALK基因突變,但當時無適合的標靶,只能先化療。所幸,後來加入「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臨床試驗,迄今用藥已過了五個年頭,能繼續陪伴孩童成長。

罕見ALK基因突變肺癌治療 健保與國際指引同步接軌

肺癌長年居死亡率排行榜,且6成患者多晚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教授表示, 肺癌依照細胞型態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因此治療依照細胞型態與基因變異決定,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在台人常見的突變基因為EGFR,已有許多標靶藥物可選擇。

陳育民進一步指出,在EGFR無突變的族群,若為ALK基因突變的患者,健保署也已給付三種ALK抑制劑作為ALK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於第一線治療使用,與國際治療指引同步接軌。

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用於第一線 有助提升五年存活率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醫師表示,今(2020)年6月的美國癌症年會報告,長期追蹤結果顯示,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用於第一線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62.5%,對照接受第一代ALK 陽性抑制劑的患者,五年整體存活率僅45.5%,顯著改善患者整體存活期。且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34.8個月,也更能幫助控制肺癌,減少因為抗藥性而惡化的風險。

晚期肺癌患者最怕腦轉移,王金洲醫師提及,即使對於初診斷時就發生腦轉移的患者,試驗結果亦顯示使用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對於腦轉移患者較第一代佳。因此,去(2019)年12月健保署放寬「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給付規範至第一線,醫師建議,只要基因檢測確認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應優先使用「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

腦瘤後又肺腺癌腦轉移 標靶治療助控制

63歲樓先生在多年前罹患腦瘤,接受手術後,近三年又發現口語表達能力日漸不佳,本以為是腦部曾開刀導致逐漸失能,後因久咳未癒,檢查才發現是肺癌轉移腦部,面臨罹患腦瘤又遭逢肺癌腦轉移的雙重打擊,所幸在醫師診治下,藉由基因檢測發現ALK基因變異為陽性,而開始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治療,迄今已超過兩年。

診治樓先生的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ALK陽性肺腺癌的治療,過去只能化療,自2009年開始有第一代ALK陽性抑制劑,肺腺癌的治療上才有新進展,但由於第一代標靶對腦轉移的預防、轉移效果有待提升,而後有第二代ALK陽性抑制劑,甚至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他提到,對比三者的用藥經驗,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效果不錯,在治療建議上是病人的首選藥物,不僅對腦轉移的控制效果好,甚至預防之後產生腦轉移的風險也明顯。

診治陳小姐的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唯昱則說,肺腺癌ALK陽性的患者,治療不錯仍活超過5年機率很大,陳小姐治療已逾8年他也不感意外,不過仍呼籲有家族史等高風險患者,應定期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測,及早發現治療。

精準醫學持續突破 為罕見肺癌患者帶出曙光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理事長指出,台人常見的肺癌突變基因為EGFR,在第三代EGFR抑制劑治療下,存活期可超過三年,至於罕見的ALK突變肺癌,資料顯示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治療下存活期更可超過五年,再次顯示基因檢測對於患者治療選擇及預後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少男性族群從事粗重型工作,因搬重物受力不當,容易腰部背部扭傷或拉傷,長期下來造成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會出現麻痛無力現象。37歲的楊爸爸常常腰痠背痛,甚至一度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輕度椎間盤突出,接受物理治療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衛教及肌力訓練教學,更在家中適時地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除了床邊故事外,爸媽和孩子的互動模式還有哪些呢?一般而言,大一點的孩子開始對周遭事物好奇,越來越喜歡與父母一同遊戲。事實上,透過簡單的互動遊戲不但能夠達到娛樂效果、增進親情熱度,玩樂同時更可以幫助訓練孩子肌力,強化來孩子近端肢體力量,在過程中讓孩子學會運用肌肉力量。多重感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感染C肝,罹患糖尿病風險也較高!國內研究發現,感染C肝病毒的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出一般人的1.63倍,成果已刊登於《肝臟國際》期刊。染上C肝 罹糖尿病風險增1.6倍台大醫院、陽明大學研究團隊,自1991至2010年,針對國內7個鄉鎮,總共2萬1559人,進行C型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患化療出現副作用 中醫調理有效舒緩一名67歲陳姓男子,罹患C型肝炎將近20年,雖保持正常作息,也未有抽菸喝酒等壞習慣,卻在某次健檢時發現肝硬化,肝左葉出現三顆腫瘤,最大約4.9公分,確診為肝癌第二期,經栓塞和放射治療後,加上配合使用蕾莎瓦,卻出現疲倦、頭暈、腹瀉等副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