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早治療 可能降低心血管硬化風險

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早治療 可能降低心血管硬化風險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與動脈粥狀硬化、心臟衰竭和中風等疾病有關,因此,最近有項研究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如果可以儘早開始做藥物治療,就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風溼病年鑑》(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利兹大學心臟病學教授Sven Plein表示,在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初期,即便是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管硬化程度也會增加。研究中找來了82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透過心臟掃描之後發現,主動脈血管僵硬化程度比沒有罹病的人還要高。


研究同時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有心臟結痂和左心室壁的變化,表示在罹病以前,心臟就出現問題了;受試者們服用治療藥物約1年後,其中71位再度接受了心臟掃描,顯示他們的主動脈血管硬化程度有改善。


因此,如果可以在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初期就積極治療,心血管問題的改善會更明顯,避免惡化速度加快。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爺爺假牙狂掉難進食 BPS活動假牙提供全口重建新選擇
▸男童尿尿包皮像吹氣球般鼓起 孩子包皮太長該割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肝癌治療的趨勢,比起原本僅使用標靶藥物只能延長存活期12個月,如今再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延長患者存活期逾23個月,且合併療法對腫瘤反應率近3成、疾病控制率73.6%,若能持續治療超過半年,疾病控制率可達近9成;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媒體報導,民眾為防疫所需,從國外購買血氧機產品,因未申請核准,入關時被海關扣留。食品藥物管理署為防疫便民,自110年6月28日至110年12月31日止,民眾輸入或攜帶「醫療用血氧機」供防疫自用,每人以一台為限,無須向食藥署提出專案輸入申請,得由海關逕予放行。國外購買...

閱讀詳情 »

2021.07.0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9日為止,已經有730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再度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已連續39年居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男女合計)順位依序為:(1)肺癌、(2)肝癌、(3)大腸癌、(4)女性乳癌、(5)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