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總莫名發怒恐是「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助強化心智

孩子總莫名發怒恐是「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助強化心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老師,你看小明啦!又爆炸了,小玉去關心他時,小明更生氣,氣得大叫:你很煩ㄟ,還把桌上的書本掃到地上,」老師連忙把小明帶離教室讓他冷靜片刻,事後小明感到不好意思,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會這樣,說也說不清楚。

孩子總陷負向想法 恐遭「情緒劫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張富美指出,在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表達孩子行為的片段,而孩子負向想法引發更強烈情緒,越演越烈導致被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牽著鼻子走,陷入一個無境迴路,卻又無力改變,這稱「情緒劫持」(emotion hijack);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在《EQ》提出的概念,而當孩子有穩定可調控的注意力,便可以意識到何時被想法與情緒主宰,進而避免被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四部曲 調節情緒重拾快樂

張富美提供家長與老師們幾個正念遊戲步驟,一步一步將孩子試著從情緒劫持中拉回來:

1.一動一靜找回注意力

動態活動除了好玩,也可以從肢體活動有效釋放,「身體搖擺」練習,利用感官知覺的強度交替,快速大動作的搖擺及小動作的轉換,讓個案忘卻原本佔據在腦海的意念和想法,進而留意自己在小動作的細微感官知覺,把注意力拉回來。

2.察覺和別人的關係

「氣球手臂」練習,幫助孩子覺知身體在空間的動作,了解自己身體跟別人和物體(桌、椅、花瓶)之間的關係,以及動作的特性(快、慢、流暢、間斷),培養對自我察覺。

3.釋放一天的壓力

「專屬於你的星星」練習,讓孩子專注體會身體的感受,拋開思緒。

4.用想像的方式,把自己的挫折及其他痛苦的感覺,放進「粉紅泡泡」裡,向他們道別,並且祝福它。

家長正向概念 引導孩子重拾平靜

心理師透過教導家長正念概念,引導孩子循序發展注意力,增加自我察覺,調節情緒,拋開思緒並與負向感受說再見,重拾平靜的心情,讓孩子迎向快樂的生活。

【延伸閱讀】

學齡前育兒真困擾 家扶授「快樂親子五招」

「孩子教養」讓台灣父母壓力大! 「1方式」增進親子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武漢上個月底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當地已累積59名病例,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經核酸檢測方法,共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結果15例,從1例陽性病人樣本中分離出該病毒,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 非中國武漢發燒肺炎 台灣3人通報案例皆排除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2020台灣總統大選結束了,有人高興,也有人傷心,該怎麼走出選戰失利的情緒?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後,國家面臨嚴重分裂,許多選民感到憤怒、無助、害怕、羞恥,甚至對未來失去希望。這樣的情緒也瀰漫在台灣許多選民身上,但選舉只是一時的,日子還是要過,台灣會越來越好,快來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降低國人失智症盛行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聯手研發「活出健康-生活再造實作班」,第一梯次計有15位年紀從64歲至80歲對健康生活問題改善之行動計畫有興趣的民眾參與,課程前後進行國際上認證的智能測驗(MoCA) ,全體學員的平均分數從24.5分進步到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的外科醫師願意關懷生命,不是我們教的,是病人用生命教會他們。」《病人自主權利法》6日上路滿周年,近百家醫院可供諮商,組成「台灣善終網」,安寧照顧基金會在北車大廳舉辦「我的醫療.我自主」病主法諮詢體驗活動,讓更多民眾認識病主法,和自己的醫療選擇,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