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總莫名發怒恐是「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助強化心智

孩子總莫名發怒恐是「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助強化心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老師,你看小明啦!又爆炸了,小玉去關心他時,小明更生氣,氣得大叫:你很煩ㄟ,還把桌上的書本掃到地上,」老師連忙把小明帶離教室讓他冷靜片刻,事後小明感到不好意思,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會這樣,說也說不清楚。

孩子總陷負向想法 恐遭「情緒劫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張富美指出,在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表達孩子行為的片段,而孩子負向想法引發更強烈情緒,越演越烈導致被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牽著鼻子走,陷入一個無境迴路,卻又無力改變,這稱「情緒劫持」(emotion hijack);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在《EQ》提出的概念,而當孩子有穩定可調控的注意力,便可以意識到何時被想法與情緒主宰,進而避免被情緒劫持。

正念遊戲四部曲 調節情緒重拾快樂

張富美提供家長與老師們幾個正念遊戲步驟,一步一步將孩子試著從情緒劫持中拉回來:

1.一動一靜找回注意力

動態活動除了好玩,也可以從肢體活動有效釋放,「身體搖擺」練習,利用感官知覺的強度交替,快速大動作的搖擺及小動作的轉換,讓個案忘卻原本佔據在腦海的意念和想法,進而留意自己在小動作的細微感官知覺,把注意力拉回來。

2.察覺和別人的關係

「氣球手臂」練習,幫助孩子覺知身體在空間的動作,了解自己身體跟別人和物體(桌、椅、花瓶)之間的關係,以及動作的特性(快、慢、流暢、間斷),培養對自我察覺。

3.釋放一天的壓力

「專屬於你的星星」練習,讓孩子專注體會身體的感受,拋開思緒。

4.用想像的方式,把自己的挫折及其他痛苦的感覺,放進「粉紅泡泡」裡,向他們道別,並且祝福它。

家長正向概念 引導孩子重拾平靜

心理師透過教導家長正念概念,引導孩子循序發展注意力,增加自我察覺,調節情緒,拋開思緒並與負向感受說再見,重拾平靜的心情,讓孩子迎向快樂的生活。

【延伸閱讀】

學齡前育兒真困擾 家扶授「快樂親子五招」

「孩子教養」讓台灣父母壓力大! 「1方式」增進親子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因為在乎所以難受!球場失敗對於任何人都難以接受,臺北市心理諮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表示,想要重拾比賽信心,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失敗。知名高爾夫球教練李東(Louis Lee)鼓勵,選手失去信心時,應該從簡單處找回自信心,再去挑戰更困難的事情,並強調營養均衡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要用自己的足測數據,走出台灣的路。」知名皮鞋業者與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日前舉辦足醫產業交流論壇,討論足測大數據應用趨勢。皮鞋業者總經理郭欣怡表示,其大數據會開放給醫師臨床應用,替台灣足部健康貢獻。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鄭裕民則期許,大數據未來結合智慧材料、A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已成為交通安全的隱憂,根據警政署統計,以105年A1類道路交通事故來看,以75~79歲及20~24歲之死亡人數較高。據悉,老年人的視力退化、聽力障礙、反應遲頓、腿腳無力等都是造成駕駛困難的因素之一。無論是否持有高齡駕照,專家建議積極參與長輩們的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慢性腎臟病是身體沈默的殺手。根據健保署最新公布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疾病漸漸成為新一代國病,因此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審慎面對。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更需要留意及控制飲食,透過飲食搭配定期治療才能延緩洗腎的狀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