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慢性肺阻塞咳不停 中西醫合併治療針灸4穴位可改善

罹慢性肺阻塞咳不停 中西醫合併治療針灸4穴位可改善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3歲姚女士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友,進行藥物治療2年,體質變得虛寒,行走坐臥間容易咳嗽、胸悶和喘不過氣,加上手腳時常冰冷,嚴重影響睡眠,前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診。謝伯駿醫師針對4個核心穴位予以針灸治療,並輔以中藥調理體質,從既有的西醫治療加上中醫合療3個月後,姚女士氣喘吁吁的情形有明顯改善,也不再因活動而咳嗽,至今治療逾8個月,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中醫將慢性阻塞性肺病 歸類為肺脹等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有2.1億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醫療系統成本造成劇大影響。謝伯駿醫師說明,中醫將其歸類為肺脹等疾病,典型症狀有喘、咳、痰及活動後喘等。現代醫學一般會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或支氣管擴張劑來降低發炎、打開呼吸道,使呼吸更容易,而中醫則會在望聞問切並參考肺功能檢查等數據後,針對心肺功能改善,增強患者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避免換季或溫差變化大時,誘發症狀加劇之情形。


謝伯駿與胸腔內科團隊合作,利用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配合西醫常規治療,合併針刺療法能更進一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應用機器學習執行關聯性規則分析,深入探討各種穴位刺激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療效,最終分析出足三里、風門、膻中及定喘這4個穴位可作為治療的核心穴組。


罹慢性肺阻塞咳不停 中西醫合併治療針灸4穴位可改善

▲醫師會根據患者當日就診的病情不同,以這4個核心穴位與其他穴位做搭配治療。(圖/NOW健康製作)


三里、風門、膻中、定喘4穴位 可作為治療核心穴組


足三里位於膝蓋下約4橫指、脛骨旁開1橫指處,針灸此穴位可補脾胃氣、改善營養、增強肌肉力量;風門位於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骨上角相平,此穴位可補益肺氣,改善呼吸功能;膻中位於前正中線上,2乳頭連線的中點,此穴位可補益肺氣及全身之氣、改善心肺功能及喘症;定喘位於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可抑制喘症。


謝伯駿解釋,醫師會根據患者當日就診的病情不同,以這4個核心穴位與其他穴位做搭配,比如案例中的姚女士過去易伴隨頭暈,便可搭配風池及百會穴等,或足三里搭配側三里與側下三里,以增強呼吸肌肉的力量,對改善症狀相當有幫助。


謝伯駿表示,在西醫治療的前提下,配合每周1次的針灸治療和中藥調理體質(如定喘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小青龍湯、麥門冬湯或百合固金湯等處方),患者約在3個月左右會有明顯進步。特別提醒民眾,因個體病情不同,不建議民眾自行抓藥。而COPD患者的針灸療法可作為合併療法進一步改善症狀,不建議完全取代常規藥物治療;胸部針刺治療時不要過深,以防刺傷肺部組織造成氣胸,有暈針史者也須提前告知醫師。


更多NOW健康報導
▸鼻過敏影響孩子成績? 這些過敏症狀讓專注力無法集中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表示,鑒於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風險低,將鬆綁民眾生活防疫措施。為讓民眾生活及產業經濟在一定的安全條件下,逐步恢復正常運作,考量實務作業、諮詢專家並與相關部會研商後,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實聯制措施指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大部分都是一定年紀以上,如果在30歲左右確診,可能都會被說成年輕患者,但癌症不是成年人專利,某些癌症在胎兒時期就有可能形成。由於新生兒無法妥善表達,也不知道自己哪裡有異狀,很容易錯過早期治療機會,等到父母發現孩子有些奇怪,就醫確診癌症時,就有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命威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除了O型腿,還有X型腿!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常見常見退化性關節炎以O型腿(膝內翻)為主,但少數民眾屬於X型腿(膝外翻),嚴重導致日常生活及走路不便,膝外翻所造成的膝蓋磨損更疼痛不堪,呼籲審慎評估全人工膝關節,可以改善。X型腿謹慎選擇治療 降低併發機率依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知名水產品牌天和鮮物臉書粉絲專頁以「謝謝您,願您成為幸福天使」為題,公布董事長、創辦人劉天和辭世的消息。劉天和原本為半導體業的科技人,48歲罹大腸癌,術後致力於水產養殖,並創設「天和鮮物」,推廣無汙染生鮮食物。 天和鮮物臉書上貼出影片悼念劉天和,「對天、對地,對得起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