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子下背痛竟是遺傳疾病 僵直性脊椎炎積極治療可恢復

父子下背痛竟是遺傳疾病 僵直性脊椎炎積極治療可恢復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今年53歲的王爸爸在年輕當兵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下背痛竟持續超過20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靠殘障手冊過活。沒想到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及時到醫院求助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確診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現在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生活。


7成僵直性脊椎炎下背痛 常誤認為過度勞動延誤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3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有7成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林理信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很常造成發炎性下背痛,患者初期都會以為是過度勞動引起的下背痛而延誤就醫。發炎性的下背痛跟一般的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下背痛會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動越不痛,越不動越痛,且容易發作在早上清晨起床、睡午覺後,或是久坐椅子上工作,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但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僵直性急椎炎非絕症 生物製劑治療改善發炎症狀


林理信醫師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疾病進展緩慢且具遺傳特性,因此診斷上會以X光為主要判斷,若下背薦腸骨關節有明顯雙側第2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或者是單側第3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再搭配患者發炎性下背痛等典型症狀及參考抽血驗HLA-B27基因,綜合評估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但治療效果不彰。近年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讓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週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很有效,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達到控制疾病以及成功懷孕的雙重目標。


有家族病史儘早檢查治療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林理信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發炎性下背痛症狀、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病史,或是眼睛虹彩炎等情況,應儘早尋求風濕免疫專科醫師檢查診斷,目前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藥物多元,只要積極治療,也可以像日前媒體報導的東京奧運僵直性脊椎炎羽球選手一樣,正常生活及運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正常的婚姻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酷夏來杯氣泡水消暑超COOL 喝氣泡水對健康有益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羅傅倫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簡單且通用的化學方法,能有效使抗癌藥物主動裝載並穩定保留在奈米微脂體內,一路直達癌細胞再釋放出抗癌藥物,可避免藥物在體內循環過程中過早外洩,引發全身毒性。相關研究成果已於5月10日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家中的孩子是否有做到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的護眼習慣呢?根據一份最新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的學童沒有做到;想要孩子遠離「惡視力」,家長可得要敦促孩子確實執行。多讓孩童身體活動 降低近視機率研究結果發現,視力異常的學童,有讓眼睛休息10分鐘以上的人數不到兩成;這份研究是高雄...

閱讀詳情 »

天氣漸漸變熱,平時要多補充水分顧健康,除了多喝水,喝好水更是關鍵!方便隨時喝水的最佳良伴,就是隨身準備一只水壺輕鬆補水。但是,喝水也大有學問,需要關注喝的水是否能讓人安心。其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含有化學物質的水壺材質,不慎使用可能誤踩地雷,反而易導致健康危害,因此聰明挑選優質安全的水壺,非常重要。 P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科技進步,年輕人已無法脫離3C產品,以致有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有眼袋或嚴重黑眼圈問題,顯然眼袋已經不是年長者的困擾!高義盛醫師表示,後天誘發眼袋形成及加速眼周老化的成因,不乏與用眼過度、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等生活習慣有關,但也有眼袋是先天遺傳或是過敏體質所造成。眼袋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