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癌化療易萌退意! 中西醫併用更給力?

罹癌化療易萌退意! 中西醫併用更給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66歲的陳小姐,今年初因摸到乳房硬塊,赴醫檢查發現確診為乳癌三期,在做好心理建設後接受醫師的建議進行一連串治療,但剛化療時產生的副作用,如反胃噁心、食慾差、體力下降、躺臥感到天旋地轉等,都讓她對往後療程心生畏懼,在搭配中醫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讓她更加勇敢展開抗癌人生。

乳癌居女性癌症榜首 罹患人口年輕化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乳癌連續佔據我國女性十大好發癌症排行榜首位多年,依照最新資料統計,在台灣每十萬名女性年齡標準化的發生率高達72.99,而且45歲以下的患者佔總乳癌的人口數已提升至32%,顯見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西醫整合療法 改善化療副作用

目前乳癌的治療方式漸趨多元,主要有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等,並且根據不同的荷爾蒙受體(ER、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及細胞增殖指標(Ki67)等多種生物特性作分型,制定不同的治療計畫。

不過,王崧醫師也指出,中醫在乳癌不同的治療期間,能為患者設計個人化的治療方針,以達到減緩副作用、增強體力、提升生活品質及降低復發或轉移機率的目的,與患者在同一陣線對抗病魔。

放化療3個階段 中醫對症調理

在化療期間,患者於化療第一週時,主要降低噁心嘔吐、黏膜潰瘍、腹瀉便秘、精神疲倦等副作用,以清利濕熱為主;第二週開始則主要以補養氣血增強體力,為下一次化療提前作準備。而在放療期間部份患者容易出現口乾、咳嗽或皮膚損傷,此時也可使用養陰清熱的藥物改善。

此外,使用抗荷爾蒙治療的患者,治療期間常會出現更年期症狀,如潮熱、失眠、多汗、焦慮等,此時輔以舒肝解鬱、滋陰清熱的中藥,可大幅改善不適,但療程結束進入追蹤期,則以提升免疫力、降低腫瘤復發率,和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

【延伸閱讀】

肺癌標靶藥長治久安 一腳入安寧病房挽回一命

他常疲倦、淋巴結腫大竟罹血癌 幸好「這藥」能救

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病友會推廣衛教 照護病友更周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周姓台商在越南經營建築生意多年,近2個月因嚴重口臭與牙齒疼痛,自以為是熬夜火氣大的關係,仰賴漱口水、喝椰子水與止痛藥勉強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日前趁著返台探親時接受牙齒診療,經診斷後為重度牙周病急性發作,且需立即進行治療,否則整口牙齒難保,日後植牙費用更是驚人。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有男性長壽病之稱,屬於老化現象。通常男性年過50,攝護腺會逐漸肥大,尤其冬季來臨,天冷時較少喝水、排尿,又習慣憋尿到最後關頭才去如廁,結果卻怎麼也尿不出來,或出現頻尿狀況。因此,冬天不僅要留意呼吸道、心血管疾病,若是已經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也要當心攝護腺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歲詹小姐是乳癌第一期的患者,手術後開始進行每週五天的電療,與服用克荷爾蒙的藥物,但陸續產生潮熱、盜汗、口乾舌燥、咽乾欲咳等症狀,半夜會因為滿身的汗而睡不安穩,人也覺得疲憊,希望用中醫治療改善副作用。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李耘瑄醫師治療兩個月後,詹小姐的症狀陸續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務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血管收縮促使血壓上升,好發心臟病急性發作;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忠紘醫師指出,日前臨床上就有患者因三高慢性疾病未控制良好,導致天氣一轉冷,突然在清晨發生胸悶喘不過氣等現象,送急診後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所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