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 決定很難 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

大家都知道,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然而,檢查若有異常,再來的路要怎麼走?無論父母最後做了什麼決定,都沒有對錯,都應該被尊重,只是決定很難,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提供詳盡的資訊,讓這個決定能夠無悔無憾!

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 決定很難 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國內晚婚晚育的社會型態,讓高齡產婦愈來愈多,雖然大家也清楚了解接受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只是當檢查有異常時,然後呢?

羊水檢查異常的下一步

當羊水檢查結果為「異常」時,除了情緒上無法避免的難過悲傷外,更必須面對現實,詹德富醫師指出,「第一步先確認報告的準確度」,報告的準確度無誤,才能依據報告內容進行評估。

再來則是針對「確認困難」的鑲嵌型或平衡轉位的部分,從比例上去確認是否對應常見基因異常的狀況,有時需要再進行基因晶片檢查,以更精細的資訊進行評估。

牽涉到結構外觀的部分,則藉由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確認器官結構的異常狀況。

另外,也需要確認染色體的異常,是來自新發生的突變,在受精卵分化為胚胎的過程中出了錯,或可能來自父母的遺傳,「會請父母接受抽血檢查」。他補充,「有的父母各為帶有缺陷基因的帶因者,本人沒有發病,卻可能生下染色體異常的寶寶」。

整體而言,藉由後續的相關檢查評估疾病的嚴重度。最後,「必須確認夫妻的態度、家庭系統的支持度,還有宗教信仰」。詹德富醫師說,「有的夫妻明知胎兒有異常,仍選擇生下來,可能是宗教信仰,也可能是家庭支持度足夠,讓他們選擇走這樣的路」。

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 決定很難 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諮詢前.要了解的事

諮詢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往往取決於當事人的狀況,詹德富醫師指出,「若是不易受孕,千盼萬盼才得來的子嗣,與一般自然受孕的狀況就不一樣;如有宗教信仰,在禁止墮胎的教義下,無論胎兒狀況如何,都會生下來,就比較想了解生下來的狀況」。

根據他觀察,「都不問的,多半是打定主意不要胎兒了;有把胎兒留下的想法,則會問個清楚,感覺得出他們在猶豫,需要再評估;如果是一定會把胎兒留下的,關心的是後續照顧狀況」。

詹德富醫師表示,「有的夫妻已知胎兒的情形,且預後不好,甚至會夭折,在不影響母體的狀況下,仍願意繼續懷胎到生產,他們希望至少能陪著孩子一段時間」。

 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 決定很難 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諮詢內容.提供父母做決定的參考

由於最終決定權在於父母,只是對父母而言,「怎麼決定真的好難」,詹德富醫師強調,「遺傳諮詢的重點就是要提供詳盡資訊,幫助父母做出決定」。

他解釋,「這些疾病的發生率是根據大數據統計而來的數字,而醫學是經驗累積的科學,累積經驗愈多,資訊愈充足,若是常見的重症疾病,如:唐氏症,相關訊息就很多,加上網路發達,父母google一下,往往就能得到許多資訊」。當然,不是那麼常見的疾病,就得仰賴遺傳諮詢醫師所提供的資訊了。

父母最後會怎麼抉擇?必須看對疾病的了解程度,詹德富醫師指出,「有時得到的資訊雖多,但解讀未必正確,將會影響決定,這時就需要確認父母是否真的了解疾病,避免不正確的資訊解讀影響了決定。特別是明確的重症,更需要父母清楚疾病的狀況及預後」。他強調,「釐清對資訊的了解程度與事實是否有差距,是遺傳諮詢很重要的核心」。

若認知是對的,就尊重決定;若認知與現實有差距,則予以說明,「難免會碰到有人的認知無法更改,而這也將是強化決定的依據」。

 

※原文刊載於2020年11月號《媽媽寶寶》40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617

羊膜穿刺有異常,然後呢? 決定很難 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根據統計,全台失眠人口高達400萬之多,平均每5個人就有一人受失眠問題所苦!資深藥師陳澤鈞表示,失眠不單純只是睡眠問題而已,長時間夜不成眠對於心理及生理健康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值得民眾多加留意!陳藥師提醒,若不想依賴安眠藥入睡,建議可嘗試從飲食保健的角度來著手改善,吃對營養素也有助一夜好眠喔!  失...

閱讀詳情 »

年長者常見因牙口不好而難以正常進食,或受疾病困擾而需要特殊飲食,這樣的情況下日常飲食該如何照護為佳?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若年長者咀嚼或吞嚥機能較差時,可依照個別情況給予軟食或細碎飲食、半流質、全流質等特殊餐時的照護,以滿足其營養攝取的需求。  飲食種類一:軟食或細碎飲食供應對...

閱讀詳情 »

腰圍過粗早死風險多兩倍 《健康2.0》三招腰瘦不么壽       小腹突出、腰圍過粗,小心內臟脂肪超標,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且這也是許多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的前兆,尤其有啤酒肚、蘋果腰體型者須更加留意。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預防或改善肥胖可...

閱讀詳情 »

運動健走  不只抗癌更可防癌 《女兵日記》劉香慈示範健走  健康又環保       國健署統計全台每5分26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是現代人的健康殺手,無形中在體內生成,如何預防癌症已成必學課題,知名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對抗癌症十餘年,靠的是每天簡單一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