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美國人愛上走繩運動

美國人愛上走繩運動

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登山愛好者亞當·格羅斯基和傑夫·艾林頓最先開始在停車場邊緣的索上行走,開創了這項運動。近幾年,在美國街頭、公園裡隨處可見青少年在“走繩”,這項運動越來越受歡迎。

走繩運動是種鍛煉平衡能力的運動方式,通常在戶外進行。用於該運動的繩子一般是一條一英尺寬的有彈性的尼龍繩,玩家往往在公園裡找兩棵樹將繩固定好,然後就在上面行走。總的來講,該運動和走鋼絲很像,但繩子是有彈性的,而且要比鋼絲寬很多,難度相對小很多。加上一般離地面距離很小,也沒有太大危險。

走繩運動也有很多種類。最為常見的就是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找到兩個固定繩子的點,就可以進行走繩,各年齡層的人都可以玩。渴望挑戰極限的年輕人還開發出“雜耍式”,標準動作包括在繩上站立並長時間保持平衡、任意朝前或朝後走、下蹲再站起、180度旋轉等。難度較高的還有“瑜伽式”,把瑜伽動作融合到了走繩運動中。可想而知,本來就複雜難做的瑜伽動作,如果要在一根晃蕩的繩子上完成肯定是難上加難,但這種方式也能將瑜伽所強調的平衡性和集中力發揮到極致。

美國運動專家認為,走繩運動對於平衡感的鍛煉有很大好處。和一般運動方式不同,繩上行走的平衡性訓練幾乎可以調動身體上的每一塊肌肉,使一般鍛煉方式很難訓練到的肌肉群得到很好的鍛煉。此外,這項運動對提高人的集中力和柔韌性也有很大好處。但並不推薦普通人過度嘗試高難度動作,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如肌肉扭傷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1009)及菲律賓(案1010)入境;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本土疫情日漸趨緩,都調整為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009為印尼籍20多歲女性,去(2020)年1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AZ新冠疫苗出現血栓疑慮,不少歐洲國家緩打停打AZ疫苗,挪威、德國相關研究發現,AZ疫苗導致血栓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疫苗觸發人體自身強烈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血栓。 挪威奧斯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學教授霍爾姆的研究團隊發現,疫苗引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抗體;德國格萊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女性,有糖尿病史,工作因素必須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在持續受壓迫下,產生凍甲,引發甲溝炎。反覆發生的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凍甲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讓她困擾不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由於氣候異常變遷與全球疫情影響打亂蔬果生產步調,以致近期國內高麗菜供過於求,菜價如雪崩式下跌。消息一出,許多政府官員及企業紛紛提供協助,晶璽健康生活館董事長何修榕也主動認購了高麗菜、蘿蔔、鳳梨共500箱1萬公斤,希望能拋磚引玉愛護台灣、守護農業。 何修榕創業以來,除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