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了以後不吃肉,小心蛋白質攝取不足 50歲以上不能小看「骨質疏鬆」

老了以後不吃肉,小心蛋白質攝取不足 50歲以上不能小看「骨質疏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肉類吃得少可能會導致蛋白質不足,隨著年齡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表示,蛋白質與骨骼有密切相關,許多中老年人會減少肉類的攝取,但是肉類吃得少很可能導致蛋白質不足,導致骨質快速流失,年長者一定多補充好吸收的動物性蛋白質,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找回好骨力。

維持流失肌肉量 應補充足夠鈣質

黃駿豐表示,國人65以上的老年人缺乏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三大營養素,許多人中年以後越  來越不喜歡吃肉類,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無法維持足夠的肌肉量,造成肌力不足,增加行動的風險。蛋白質的攝取量與因人而異,假設60公斤的成年人,成年人建議攝取量應為60公克的蛋白質,50歲以上熟齡族,應攝取體重1.2倍克數(約60~72公克)的蛋白質才能維持流失的肌肉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 乳清蛋白較好吸收

蛋白質與骨骼有什麼關係?黃駿豐表示,假使肌肉沒有蛋白質作為原料,肌肉就不能生長。人體的存骨細胞會分泌第一型膠原蛋白,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第一型膠原蛋白就不能生成良好的骨頭,長此以來會造成骨質疏鬆。

黃駿豐建議,除了日常三餐飲食外,還必須補充好的蛋白質才能提升行動力,乳清蛋白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因爲它是人體中最容易吸收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生長。

運動促進肌肉生長 保護關節不受傷

除了提高蛋白質攝取,適當的肌力訓練能促進肌肉生長,減少關節損壞程度,黃駿豐提到,無論是生長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對於骨骼肌肉的緩解能提供足夠的保護力,假設跳繩、彈力球、深蹲、仰臥起坐等實行有困難,可改成靠牆做深蹲、水瓶代替啞鈴舉重,每天持續做累積一小時,有助提升肌耐力,促進肌肉生長,運動後也別忘了補充蛋白質。

【延伸閱讀】

學名藥跟原廠藥的療效真的有差嗎? 消基會教你保障用藥安全

相應世界紫斑週一起健走去! 紫斑瘀青、異常出血ITP別跑錯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今(9)日新確診2名新冠境外移入,分別是緬甸籍漁工(第720例)與印尼籍船員(第721例),都在入境後居家檢疫期滿自費採檢確診,至今都沒有症狀。另外,第719例浙江台商患者,居家檢疫12天發病確診,外界質疑可能是本土病例,指揮中心強調在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據統計,台灣癲癇患者約10至20萬人,7成病人只需使用1種藥物,就可控制病情,不再發作,2成5需要2種或多種以上藥物,5%為難治型癲癇症,須透過破壞性較少的手術來改善,迷走神經刺激器則是其中1種。 不過,迷走神經刺激器價格昂貴,造成患者沉重負擔,這次健保給付整組「迷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法源《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辦法),今年有望再修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計畫開放「異體細胞」有條件實驗申請,也會建立合格細胞保存庫,提供癌症病患預留化療前細胞,當作未來加強治療使用,未來也會更重視細胞治療病患追蹤。 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21歲的小甄正值大三,因實習時需經常接觸人群,最近發現兩側下巴常腫一團,多喝點水又會消下去,讓她擔心影響專業、羞於見人,檢查後得知是唾液腺結石造成唾液腺炎,她原本擔心術後頸部留疤,也害怕傷及顏面神經,經醫師建議「唾液腺內視鏡手術」,不僅順利取出結石,更讓她重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