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了以後不吃肉,小心蛋白質攝取不足 50歲以上不能小看「骨質疏鬆」

老了以後不吃肉,小心蛋白質攝取不足 50歲以上不能小看「骨質疏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肉類吃得少可能會導致蛋白質不足,隨著年齡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表示,蛋白質與骨骼有密切相關,許多中老年人會減少肉類的攝取,但是肉類吃得少很可能導致蛋白質不足,導致骨質快速流失,年長者一定多補充好吸收的動物性蛋白質,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找回好骨力。

維持流失肌肉量 應補充足夠鈣質

黃駿豐表示,國人65以上的老年人缺乏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三大營養素,許多人中年以後越  來越不喜歡吃肉類,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無法維持足夠的肌肉量,造成肌力不足,增加行動的風險。蛋白質的攝取量與因人而異,假設60公斤的成年人,成年人建議攝取量應為60公克的蛋白質,50歲以上熟齡族,應攝取體重1.2倍克數(約60~72公克)的蛋白質才能維持流失的肌肉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 乳清蛋白較好吸收

蛋白質與骨骼有什麼關係?黃駿豐表示,假使肌肉沒有蛋白質作為原料,肌肉就不能生長。人體的存骨細胞會分泌第一型膠原蛋白,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第一型膠原蛋白就不能生成良好的骨頭,長此以來會造成骨質疏鬆。

黃駿豐建議,除了日常三餐飲食外,還必須補充好的蛋白質才能提升行動力,乳清蛋白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因爲它是人體中最容易吸收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生長。

運動促進肌肉生長 保護關節不受傷

除了提高蛋白質攝取,適當的肌力訓練能促進肌肉生長,減少關節損壞程度,黃駿豐提到,無論是生長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對於骨骼肌肉的緩解能提供足夠的保護力,假設跳繩、彈力球、深蹲、仰臥起坐等實行有困難,可改成靠牆做深蹲、水瓶代替啞鈴舉重,每天持續做累積一小時,有助提升肌耐力,促進肌肉生長,運動後也別忘了補充蛋白質。

【延伸閱讀】

學名藥跟原廠藥的療效真的有差嗎? 消基會教你保障用藥安全

相應世界紫斑週一起健走去! 紫斑瘀青、異常出血ITP別跑錯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63歲的盧媽媽,在17年前隱約感到身體不對勁,腹脹、腹瀉,原以為是更年期,直到因嚴重腹脹就醫,才發現卵巢出現兩顆大如葡萄柚的腫瘤。經手術切除腫瘤後以為相安無事,不料10年後,因突然劇烈偏頭痛至急診就醫,進一步影像檢驗報告證實,卵巢癌復發,歷經一連串化療、放療,仍不斷...

閱讀詳情 »

35歲的陳小姐,在婚前健檢時發現異常,確診為乳癌。當下陳小姐無法接受,也不願意接受治療,甚至延後了婚期,後來經醫師耐心說明及親友的支持下,勇敢接受術前輔助性雙標靶加紫杉醇治療,不但腫瘤縮小,可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保留了良好外觀,手術後病理診斷更達到病理完全反應,也在療程完成治療一年後,順利完成婚禮。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也有半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嗎?每天一早總是精神萎靡,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的,但一到夜深人靜,就失去想睡覺的動力,好不容易入眠卻多夢、打呼又磨牙,不僅睡不好也睡不飽;睡眠技師提醒,如有這些情形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了,若置之不理,極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為更方便現代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子們的便秘問題,一直是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根據日本研究發現,便秘會導致腸道中分泌糞便毒素,長期未改善將導致八大後遺症,包括口臭、睏倦、臉色黯沉、免疫力下降、酸性體質、營養素無法正常吸收、代謝下降,睡眠品質差等症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奕成表示,一歲半到三歲是孩童便秘高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