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翁生飲鹿鱉血引敗血性休克 補身不成反傷身

  台中1名66歲朱先生日前與友人餐敘時,宴席中喝下生鹿血及生鱉血,以為能強身健體、補腎壯陽,沒想到回家後竟出現發燒、嗜睡、畏寒等症狀,症狀持續2天才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診為敗血性休克,所幸經住院治療1周後,才從鬼門關走回來,嚇得他直呼:「再也不敢喝生鹿血和鱉血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表示,敗血症患者臨床上不罕見,但該名患者無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史,菌尿狀況很輕微,肺部、皮膚均無明顯感染跡象,近半年內亦無旅遊史,到院時卻呈現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的現象,十分不尋常。注射廣效抗生素治療2天,血壓狀況仍不穩定,直到住院2天後血液培養報告顯示為抗藥性的大腸桿菌,經培養報告調整後線抗生素後,敗血性休克情形才逐漸改善。

  陳虹志解釋,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原是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及預防其發生,若使用過當就會造成抗藥細菌產生。就算民眾吃的是野生的鱉魚,以2008年台灣大學對台灣河川水中殘留藥物的實驗證明,河川水中充斥著健保開立的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慢性病用藥,就算是飲用野生的生鱉血,一樣有可能會造成抗藥性細菌感染,更何況鱉還有水蛭等寄生蟲卵存在可能,故生飲實在非常危險。

  陳虹志指出,大腸桿菌是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大部分不會致病,但當大腸桿菌離開腸道,常見的情形是入侵泌尿道引發尿路感染,而該患者有可能是生鱉血經由口腔、食道、胃壁黏膜吸收後造成菌血症。

  陳虹志提醒,盡量少吃來路不明的生食,而大腸桿菌在70度以上的高溫即可被消滅,建議將蔬菜、肉類煮熟後再食用,處理食材時,生肉和熟食的砧板、刀子也應分開使用,以避免病菌交叉感染。最重要是避免生食,還有不要輕信坊間偏方來「以形補形」,若出現性功能障礙應求助泌尿科治療。

相關推薦

【記者羅林/台北報導】 為協助國內產業掌握全球智慧醫療法制發展趨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今(5/7)日舉辦「全齡健康及福祉科技法制」研討會,集結產、學、研專家共創智慧健康照護科技的法制策略,提出國內制度革新將成為未來推...

閱讀詳情 »

報新聞/編輯部 台灣現在防疫出現破口,加上未能取得足夠疫苗,人民的鬆懈輸於防範,印度的第二波變種,台灣的疫情開始有擴散,透過往返上海的台商親身經例,反應兩岸在入境防疫落差,而台灣有明顯的不足,政府單位需要正式問題,防止疫情加重。 一位返上海台商的感言: 4/13下午入住上海的隔離酒店,需要隔離14天...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偏鄉地區的醫療,往往讓人聯想到距離所帶來的資源不足,北榮新竹分院位於人口數近10萬的竹東鎮,卻不斷地以奠定偏鄉醫療基石為初心,以醫學中心規格為目標,努力往AI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發展,克服偏鄉醫療等於醫療落後的刻板印象。北榮新竹分院推動智慧醫療的第一步,就是將檢驗科打造成AI智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