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考生熬夜壓力大 顏面神經麻痺成「面癱女」

  台中1名張姓高三女學生於去年底準備學測時,因氣候變化大而感冒,加上熬夜唸書、壓力大,起床突然發現右臉僵硬、嘴巴歪斜、眼睛閉合困難,她擔心上學會被同學笑,趕緊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顏面神經麻痺,經積極透過紅外線、雷射治療、電刺激等方式1個多月後,學測總算考出佳績,繼續力拼4月甄試。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即俗稱的「面癱」,好發於季節交替,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生,許多老人家起初會將症狀誤以為「中風」,但只要透過門診理學和神經學檢查,就能立刻排除此因素,以這位高中女生為例,因考試壓力大,經常熬夜、失眠,加上天氣不穩定造成感冒,最後因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麻痺。

  周立偉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周邊型麻痺」和「中樞型麻痺」,前者多半是壓力大、休息不足,造成免疫力低下,導致病毒感染大腦第7對顏面神經,通常只要1至1.5個月積極配合治療,都能完全恢復原本樣貌;後者多與腦血管疾病有關,兩者可用抬頭紋和法令紋簡易區別,若抬頭紋和法令紋消失,則為周邊型麻痺,若兩者都在,則為中樞型麻痺。

  周立偉進一步說明,「周邊型麻痺」的患者除了抬頭紋和法令紋消失外,也會發生眼睛閉合困難、淚液減少、無法吹口哨、口齒不清、流口水等症狀,通常在發病的48小時內最明顯,會先由神經內科醫師安排系列檢查,並給予7天的高劑量口服類固醇,之後再搭配復健和中醫治療,大多能獲得不錯的療效。

  顏面神經麻痺可透過熱敷、紅外線照射、雷射治療、電刺激等方式恢復,紅外線照射可透過良好的血液循環,使受損的神經獲得養分;雷射治療可促進神經生長修復。此外,在神經完全修復前,肌肉容易因缺乏神經刺激而萎縮,此時可再搭配電刺激,以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周立偉提醒,當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時,千萬不要胡亂嘗試坊間來路不明的偏方,應遵循正規醫療管道積極配合治療,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飲食均衡,另外,勤做臉部按摩也有助於順利康復。

相關推薦

台南市今天零確診,針對安南區8人家庭群聚事件,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調查發現,一名親密接觸者PCR陰性,抗體呈現陽性,代表曾染疫,但已痊癒,正在追查他的足跡釐清感染來源。台南市安南區發生8人確診的家庭群聚事件,市府今天在安南區一處社區和果菜市場設立篩檢站,附近攤商及市民非常踴躍,預估3天可篩檢4000...

閱讀詳情 »

北農爆發確診感染,台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28日要求四大公司、台北市產發局、市場處等相關局處備詢,針對北市議員林穎孟詢問北農最早感染來源,北農總經理翁震炘回應,「曾到萬華茶室聚餐」。針對北農快篩專案,台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共有5070人篩檢,其中29人快篩陽性、36人PCR陽性,自5月疫情爆發以來,迄今...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今日新增60例本土個案,是3級警戒發布以來新低。外界關心7月12日疫情3級警戒期滿是否會解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看大家的遵從度,指揮中心會參考WHO及國外的情形跟專家討論,目前是朝這樣的規劃進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台灣累積COVID-19的確認個案已經超過上萬例,陸陸續續有許多國人確診出院、或是離開防疫旅館返家休養,然而,在身體幾乎驗不到病毒,傳染他人的風險已經微乎其微之後,這些個案是否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呢?中國醫藥學院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提醒大家,即使已經返家之後,仍要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