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嗡嗡睡不著 恐是睡眠障礙引起

耳鳴嗡嗡睡不著 恐是睡眠障礙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你有耳鳴的困擾?這很可能是睡不好所引起的喔!過去認為耳鳴會讓人睡不好,因而引發睡眠障礙;其實,睡眠障礙也可能反過來引發耳鳴。根據最新一期耳鼻喉科國際性期刊《laryngoscope》研究顯示,耳鳴患者相較於無耳鳴的患者,有較高的睡眠障礙問題(1.13倍);而睡眠障礙中,耳鳴患者相較於無耳鳴患者,有較高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1.36倍)。因此,有睡眠障礙患者,特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有較高的耳鳴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 竟會引發耳鳴

該項研究是於2019年國際耳鳴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此研究是從健保資料庫中統計從2000-2012年間,台灣中老年(平均年齡約60歲,男女比例相近)21,798名耳鳴患者,與另一族群(年齡及性別皆相符)的108,990位沒有耳鳴症狀的患者進行對照研究。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劉殿楨表示,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最高的耳鳴風險。這些患者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後,耳鳴響度和聽力障礙可改善,這樣的研究台灣領先全球。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耳鳴、聽力可以改善

針對研究突出之處,劉殿楨理事長解釋,患者在睡眠時可採取非侵入性的正壓呼吸器治療,改善呼吸中止,患者經適當治療後,耳鳴響度和聽損程度都改善50%以上。初步14名病人中,12名都有進步。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造成耳鳴?劉殿禎理事長坦承,目前只是猜測,睡眠呼吸中止時造成缺氧,會讓聽力變差,至少在老年人身上發現此狀況。

男性好發睡眠呼吸中止 更年期女性不輕忽

睡眠管理師洪曉菁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佔台灣人口2-4%,男性好發比例是女性2-8倍,但是女性過了更年期發生率會趨近男性,因為體內荷爾蒙發生改變,肌肉力量漸弱,年紀增長等呼吸道塌陷機率較偏高。

大部分患者多由家人發現有異,例如患者本來規律高頻的打鼾聲,突然變安靜;或是患者自覺常精神不濟、開車容易打瞌睡;更明顯者,發現清晨血壓比較高。其先天病因通常是遺傳結構問題,例如正顎後縮、鼻中膈彎曲等;後天因素包含環境引起鼻子過敏、肥胖、鼻腔發炎都是危險族群。

治療阻塞型呼吸中止症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正壓呼吸器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之一,透過正壓支撐使呼吸道保持暢通。洪曉菁說明,患者經由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PSG)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後,會安排第二晚配戴正壓呼吸器再次監測睡眠。睡眠技師評估睡眠狀況,並予以調整適當的呼吸道壓力,解決因呼吸中止造成缺氧進而改善睡眠品質及降低心臟負擔。

若患者持續配戴,對於睡眠幫助很大,不僅改善白天精神狀態,降低交通行駛安全,更能避免心血管疾病風險。

耳鳴病因多元 找對方法可改善

劉殿楨理事長補充,台灣耳鳴盛行率為14 %,「有些病人抱怨耳鳴讓人睡不著,以為睡眠障礙是聲音引起的疾病,其實正好相反,是本來先睡不著,才會去聽到聲音。」

現在研究共識指出,耳鳴原因屬異質性,每個人的病因都不同,可能是胃酸逆流、更年期荷爾蒙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案例約占了臨床30-40%。只要找出特定原因,耳鳴可以用非傳統治療來改善。

【延伸閱讀】

睡得久不代表睡得好! 小心「倦駕」釀大禍

你睡得好嗎? 居家睡眠檢測幫你找原因

睡眠檢測一床難求 居家睡眠檢測不用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知名網紅關韶文日前接種第二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出現胸悶、心臟抽痛、心悸等不適狀況,緊急送醫之後確診「心包膜炎」,並且當時「心臟酵素」指數從正常的25飆升至6000,經醫院詳細檢查照護,關韶文終於在11/4順利出院。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廣祚表示,「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天(7日)新增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無本土及死亡個案。自購59.4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但效期僅到11月30日,指揮中心表示,這批效期較短的疫苗主要用來打第2劑,預估11月中旬,約有180萬人打過第1劑AZ疫苗,且接種8周以上,只要妥善調度,應不致過期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應韓劇爆紅的古早味零食「椪糖」,讓許多人開始躍躍欲試想要嘗試製作,但製作時可得多留意,除了注意加熱步驟即用火安全,挑選食材時也應選用食品級的產品,即使沒使用完,也得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吸濕受潮結塊發生。食藥署表示,想要製作椪糖就得了解製作的科學原理以及食安要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立冬補冬,補嘴空」,近日寒風驟起,冬天的氣息漸濃,台灣也即將邁入冬令季節,本週日(11/7)適逢 「立冬」,俗話說的好「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所以冬季正是進補最佳的時刻。但您是否想過,冬季常吃的藥燉排骨、薑母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卻有可能讓慢性病患者陷入中西藥交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