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聚焦首創3D病理影像暨AI分析平台 捷絡生技Pre-A輪募資超額達標

【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聚焦打造全球首創3D數位病理影像暨AI分析平台,由國立清華大學首次執行科技部價創計畫並成功孕育創立的捷絡生技,今(7/19)日透過竹科管理局宣布Pre-A輪募資以新台幣7,000萬元超額達標,將在竹北生醫園區內打造全球第一3D數位病理檢驗實驗室。林彥穎執行長表示,此次募資順利完成歸功於技術創新之外,公司成立初期就以上櫃公司標準建構經營管理制度,強化財會分離與內控內稽制度,也令投資者信心倍增,獲得生物科技、電子資訊、光學設備及金融機構多家上市櫃策略投資人的支持挹注。

捷絡成功研發之3D數位病理影像暨AI分析平台整合病理組織處理、高速顯微影像掃描及AI輔助分析等自有創新專利技術,正跟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台大醫院、台北馬偕、北醫、高醫、奇美合作臨床驗證。目前已能提供醫師用電腦AI智慧分析比較檢體3D特性,看到多100倍的組織細節,輔助病理醫師做出更好的臨床決策,成為尖端的精準癌症診斷及治療利器。

林彥穎執行長表示,成立約二年,已有監控藥物傳輸相關的成果刊登於科學期刊報導,今年也分別受邀在世界最大的臨床病理年會(USCAP2021)、美國臨床癌症研究年會(AACR2021)發表3D病理優勢。其中跟台北榮總病理部周德盈主任合作的「3D腫瘤免疫標記影像系統」能完整呈現病理組織的3D細節,清楚看見並分析腫瘤細胞型態和多項腫瘤生物標記(Biomarker)立體分布,引起相當大的迴響。預期可應用在藥物穿透性、早期前列腺癌病變診斷、篩選適合PD-L1標靶藥物的肺癌病人、分析腫瘤微環境等方向。

跟林彥穎執行長辭去清大腦科中心教職一樣、辭去清大分生所教職全心投入公司經營的策略長張大慈表示,基於讓台灣研發成果在國際舞台推廣的使命感,儘管這兩年COVID-19疫情嚴峻,捷絡生技團隊仍全力衝刺發展商業化的產品,目前已獲得多家醫學中心、研究機構及生技公司人員採用,得到早期使用者高度的評價。

創業團隊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先進產業策略性落實計畫、生醫商品化中心、科技部國研院科政中心、台灣科技新創基地、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清大產學營運總中心等單位對於經營管理、行銷推廣及高階人才培訓等方面之輔導,才能讓團隊無後顧之憂,專注於產品開發加速成長。

展望未來,捷絡生技將進一步取得LDTS實驗室認證,以提供醫療級的臨床檢驗產品與服務,擬切入10億美元標靶檢驗市場商機。公司團隊共同堅定的相信,一如低劑量胸部X-ray (low dose CT),目前已被認為是篩檢早期肺癌最強大的工具一般。預期未來3D病理診斷會成為晚期癌症精準制定治療方案的超級技術,捷絡生技致力要用最先進的技術搶救最危急的病人。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瘦子不會有三高問題啦、膽固醇太高改吃素就好了,台灣人關於高血脂,有些錯誤觀念真的要改!醫師強調,影響膽固醇的因素,飲食習慣只占3成,絕大多數是與遺傳基因、體質相關,民眾千萬不要再拿飲食、運動當擋箭牌。臨床就有女子因家族性高血脂,壞...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病吃藥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事,但原本該讓人安心、確保用藥安全的藥袋標示,國內藥師觀察卻發現,有不少民眾用錯心態去解讀,看到密密麻麻的可能副作用就心生恐懼,反而不敢吃藥,偷偷瞞著醫師丟藥,或是私下跑來問藥師「我吃這個藥到底對不對?...

閱讀詳情 »

▲臉部長相漸變、手指粗戒指拿不下,恐肢端肥大症造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手指粗到戒指拿不下來?身體部位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小心是肢端肥大症造成的!這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在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只有40...

閱讀詳情 »

▲大腸癌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後真的不能忽略定期回診!台中40歲的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先後於6年前及4年前,又於大腸左右兩側陸續發現惡性腫瘤,一一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日前接受大腸鏡檢查時,又發現大腸內有一顆扁平瘜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