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聲帶長繭不想挨刀? 語言治療「姿勢、呼吸、發聲」喬3點辦得到

▲聲帶長繭想要恢復好聲音,語言治療也是方法。(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聲帶長繭不一定都得挨一刀!一名33歲的補教老師,喉嚨沙啞疼痛,一開始以為是感冒,自行購買感冒糖漿與喉糖吃,但狀況遲遲未好轉,就醫檢查才發現聲帶長繭,考量工作無法配合術後噤聲3至7天,而不願接受手術,經醫師轉介語言治療師,學習正確保養及使用嗓音方法,兩個月後,嗓音好轉,聲帶的繭也消失了。

台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蔡得榕表示,聲帶約1.5到2公分長,一旦長繭,常見症狀包括:聲音沙啞、說話吃力、不易出聲,部分人還會出現喉嚨痛情形;高危險群則是需要長時間說話或大聲說話的人,像老師、歌手、工地工人、攤販賣家等。

除此之外,有胃食道逆流、長期咳嗽或喜愛食用刺激性食物的民眾,也可能因為聲帶受刺激而導致嗓音不佳。

蔡得榕說,聲帶長繭或長息肉,大多是保養方式不當或用聲方式錯誤導致,許多人因此影響生活及社交,而聲帶長繭一般可透過手術或類固醇注射治療,但部分患者因生活考量而不願意手術時,可藉由語言治療,調整說話方式,一般來說,若長繭情況不嚴重,語言治療下的痊癒率約90%。

當患者被轉介給語言治療師之後,蔡得榕指出,會先透過聲學分析了解嗓音狀況,男生的嗓音平均基頻為80到120赫茲,女生是180到220赫茲,只要超出這個正常範圍,無論過高或過低都要注意,如果聲學分析有異常,就會進行語言治療。

不過,要有好的嗓音必先勤保養,蔡得榕強調,包括:使用輕鬆自然的音調與音量、放慢說話速度、勿使用氣音說話或養成清喉嚨的習慣、多喝溫開水以保持口腔喉嚨的濕潤、避免在乾燥、有灰塵或嘈雜的環境中說話。此外,若感覺喉嚨不適或嗓音變化,應適時充分休息並就醫,切勿隨意服用成藥或喉糖,以免不適感加劇。

語言治療一般包含身體姿勢調整、呼吸方式調整、發聲方式調整3部分:

1.身體姿勢:身體姿勢要端正,駝背易使聲音擠在喉嚨難以發出。

2.呼吸方式:宜採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肚子鼓起、吐氣時肚子消下。部分患者習慣用淺快呼吸,會使喉嚨緊繃,不利發聲。

3.發聲練習:發聲時正確的共鳴位置應在口鼻腔前方,許多患者因共鳴位置錯誤導致發聲吃力。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55歲金鐘影帝吳朋奉26日倒臥家中過世,法醫相驗,確定死因為腦中風。據了解,吳朋奉平時獨居,身體健康,偶有抽菸喝酒,親友至家中時發現他倒地、已無心跳。醫師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是腦中風高危險群,與抽菸、飲酒也有關。一般多發生在60歲以上,但近年年...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很安全了,何時能出國旅遊?隨著國內疫情趨緩,連續45天無本土個案,悶壞了的國人、旅遊業者期待解除出國旅遊禁令的聲浪越來越多,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強調,他知道大家很期待,但有些事沒辦法光靠期待就做得到,開放國外旅...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表現傑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頓時成為全台民調最高閣員,每日主持記者會更成為「最強業配王」,讓各縣市競邀其到地方一遊,行程滿檔,回應外界擔心他累不累?陳時中今(27)日笑答「我身體沒有這麼不好啦」。不過隨著疫情降溫,陳時中也宣布...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零確診來到第6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宣布國內無新增病例,台灣的確診人數維持441例不變,同時是第45天沒有本土個案。慰勞防疫團隊的辛勞,台南當地長者也包了「千歲粽」北上,盼疫情一路「凍漲」下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