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聲帶長繭不想挨刀? 語言治療「姿勢、呼吸、發聲」喬3點辦得到

▲聲帶長繭想要恢復好聲音,語言治療也是方法。(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聲帶長繭不一定都得挨一刀!一名33歲的補教老師,喉嚨沙啞疼痛,一開始以為是感冒,自行購買感冒糖漿與喉糖吃,但狀況遲遲未好轉,就醫檢查才發現聲帶長繭,考量工作無法配合術後噤聲3至7天,而不願接受手術,經醫師轉介語言治療師,學習正確保養及使用嗓音方法,兩個月後,嗓音好轉,聲帶的繭也消失了。

台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蔡得榕表示,聲帶約1.5到2公分長,一旦長繭,常見症狀包括:聲音沙啞、說話吃力、不易出聲,部分人還會出現喉嚨痛情形;高危險群則是需要長時間說話或大聲說話的人,像老師、歌手、工地工人、攤販賣家等。

除此之外,有胃食道逆流、長期咳嗽或喜愛食用刺激性食物的民眾,也可能因為聲帶受刺激而導致嗓音不佳。

蔡得榕說,聲帶長繭或長息肉,大多是保養方式不當或用聲方式錯誤導致,許多人因此影響生活及社交,而聲帶長繭一般可透過手術或類固醇注射治療,但部分患者因生活考量而不願意手術時,可藉由語言治療,調整說話方式,一般來說,若長繭情況不嚴重,語言治療下的痊癒率約90%。

當患者被轉介給語言治療師之後,蔡得榕指出,會先透過聲學分析了解嗓音狀況,男生的嗓音平均基頻為80到120赫茲,女生是180到220赫茲,只要超出這個正常範圍,無論過高或過低都要注意,如果聲學分析有異常,就會進行語言治療。

不過,要有好的嗓音必先勤保養,蔡得榕強調,包括:使用輕鬆自然的音調與音量、放慢說話速度、勿使用氣音說話或養成清喉嚨的習慣、多喝溫開水以保持口腔喉嚨的濕潤、避免在乾燥、有灰塵或嘈雜的環境中說話。此外,若感覺喉嚨不適或嗓音變化,應適時充分休息並就醫,切勿隨意服用成藥或喉糖,以免不適感加劇。

語言治療一般包含身體姿勢調整、呼吸方式調整、發聲方式調整3部分:

1.身體姿勢:身體姿勢要端正,駝背易使聲音擠在喉嚨難以發出。

2.呼吸方式:宜採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肚子鼓起、吐氣時肚子消下。部分患者習慣用淺快呼吸,會使喉嚨緊繃,不利發聲。

3.發聲練習:發聲時正確的共鳴位置應在口鼻腔前方,許多患者因共鳴位置錯誤導致發聲吃力。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由於台灣健保福利制度相當完善,大部分民眾不管大小症狀都會馬上就醫,這樣的便利性經常導致處方藥的過度浪費,許多國人更養成「愛吃藥」的習慣。東森綜合台《2分之一強》由梁赫群、Sandy吳姍儒主持,日前討論各國愛亂吃藥的驚人行為,Sandy聽完型男分享後,強調:「吃錯藥真的很恐怖!」她說以前在國外求學時,...

閱讀詳情 »

中年導遊因疫情失業 轉行做保全「失志症候群」上身 今年四十八歲的阿龍(化名)是位資深國際導遊,去年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雖背負房貸,但因國際旅遊產業蓬勃,收入相當不錯,生活過得美滿穩定。沒料到今年突然爆發新冠病毒肺炎,各國陸續鎖國,國際旅遊受重創,公司最終不堪負荷結束收場。重大的環境改變讓阿龍頓時...

閱讀詳情 »

節食減重期間,經常會被要求飲食減糖,但你分得出「醣」跟「糖」有何不同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醣類」其實是碳水化合物,而「糖類」則是指一般精緻糖,通常具有明顯甜味;建議民眾為求健康體態,應該盡量少吃「糖」,以維持適當的熱量攝取!  「醣」與「糖」發音相同,在意義上有何不同?若...

閱讀詳情 »

▲(照/國衛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搜索關鍵字,竟能精準預測一個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速度!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師林煜軒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21個國家在今年初疫情爆發的頭一個月內,只要網路「洗手」關鍵字搜尋量爆增的國家,接下來確診病例數就明顯較低,因為該行為凸顯民眾重視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