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

25歲張小姐是職場新鮮人,專業頗受肯定,但她近來容易有雙側耳鳴、耳朵悶塞症狀,聽別人說話總感到耳膜外隔著一層膜,「就像泡在水中聽人說話」,常常一件事得重複問個好幾遍,被老鳥責怪「耳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也常耳朵悶塞到脹痛不舒服,就醫後確診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幸透過氣球擴張術治療,重新贏得好人緣,大大改善生活品質。 

耳咽管功能不全 爬完高山耳鳴更嚴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來自鼻腔內的髒東西,直接逆流回衝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許哲綸醫師指出,有民眾反映搭飛機或爬高山時,耳朵悶騷感會伴隨痛感,回到地面後,症狀不但不見改善,反而產生更多耳鳴或聽力下降的症狀,即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致,據統計,成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因為先天結構問題,在兒童族群甚至有到四分之一之多,往往造成生活或工作不便。

耳咽管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分為「阻塞」和「過於通暢」,而多數情況及治療都是著重在阻塞的部分,至於造成阻塞的原因相當多,常見為耳咽管開口周圍組織的發炎(如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食道逆流),或遭遇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搭機、爬高山及潛水),以及本身耳咽管周圍結構異常(腺樣體增生、鼻咽部腫塊,及曾經接受鼻咽部分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耳朵悶塞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
初期患者可先透過藥物治療,如使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鼻噴劑改善鼻炎症狀,再使用抗生素及鼻噴劑治療鼻竇炎,或是用不同機轉的腸胃藥及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胃食道逆流。若上述治療成效均不佳,則會在耳膜上做切口,迅速緩解內外壓力不平衡的問題,或直接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但兩者都治標不治本,儘管中耳通氣管在放置後平均半年到一年會自行脫落,但在通氣管存在耳內期間,患者禁止進行任何水上活動,避免中耳炎發生。
 
因此,若欲根治耳咽管功能不全,許哲綸醫師建議可透過耳咽管氣球擴張術治療,經由鼻部或口部,直接從鼻咽部的耳咽管開口,放置一伸縮型氣球導管,在安全範圍內的時間,利用氣球施壓去擴張塌陷的耳咽管通道,此方式能迅速、有效改善問題,術後恢復快。
 
不過許哲綸醫師提醒,耳朵有悶塞感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需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耳鏡、鼻咽纖維內視鏡和聽力檢查,方能確診是否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所造成,並針對病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長榮航空紐西蘭籍機師(案765)境外移入個案,傳染給廣明子公司員工(案771),掀起台灣時隔253天再現本土武肺確診風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案771的176名接觸者核酸、血清抗體採檢結果,全部都為陰性。陳時中表示,此兩例帶來社會很大風波...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多國陸續批准施打疫苗,英國政府今(30日)宣布批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疫苗,是首個批准牛津疫苗的國家。目前英國政府已經訂購1億劑疫苗,預期下週開始施打。《路透社》報導,英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批准牛津大學和阿斯特...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疫情雖然持續延燒,指揮中心今日宣布,已經採購近2000萬劑疫苗,其中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就佔了半數,最快明年三月開始施打。指揮中心也公布疫苗施打的順序,依序分成職業、年齡以及疾病類別,共計1358萬人可優先施打。疫苗接種順序分別為如下:醫事人員(33.2萬人)、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機場CIQ...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基於COVID-19國際疫情持續嚴峻且不斷有復燃趨勢,疫苗對於其後我國疫情防治與國人防護是至為迫切且必要的防治策略,該項疫苗現階段仍屬賣方市場,指揮中心採取「國際投資」(參與WHO、GAVI、CEPI主導之COVAX機制)、「逕洽廠商購買」及「國內自製」等多元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