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職業倦怠揮之不去 這4類人該如何解套?

職業倦怠揮之不去 這4類人該如何解套?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職業倦怠」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國家,這是一種因工作而導致的心理問題。「職業倦怠症」大致會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生理上的表現為,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吃不好睡不飽、精神恍惚等。心理上的表現則為逐漸失去工作樂趣、缺乏熱情、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恐懼感;對工作產生厭倦感、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憊感、對工作中的新奇事物敏感度降低等。

哪些人最易出現職業倦怠症?
1)教師、醫護工作者等助人的職業,當助人者將自己的內在資源耗盡而沒能及時補充時,就會引發倦怠。

2)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趕緊找到一份工作,常漫無目的地四處撒網,最後糊裡糊塗進入職場工作,根本沒仔細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工作,這樣也很容易迅速出現職業倦怠症。

3)凡事追求完美主義的工作狂。這類型的人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好像衝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但實際上身心狀況已超支付出,導致了身心的倦怠。

4)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符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係疏離,這些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症」。

如何消除職業倦怠症?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短暫的職業倦怠心理。如果職業倦怠的心理持續時間較長,可用以下方式進行調適,否則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1)習慣於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當遭遇挫折時,更要善用多元思考來幫助自己看待問題所在。
2)休個假,喘口氣,讓自己心情放鬆一下。
3)適時進修,加強自己的實力。
4)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有助於睡眠,才能帶來好心情。
5)尋找人際網路支援。除了同事,人還要有其他可互相談心的朋友。
6)不怕說出困難。當遇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有效的方法。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糖友控糖免慌張! 基層診所助你有疫無異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罹患率逐年攀升,現已躍居國內男性癌症之第四位,嗜食檳榔是口腔癌的潛在患者,男女發生比率為三比一。面對癌症同時,除了正規而完整的治療外,醫師強調,療程中之心理調適、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都是患者在對抗癌症過程中需要挑戰的!壞習慣增口腔癌風險 出現這些症狀應當心天主教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第44屆年會,將於2018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在台灣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作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型會議,本次還爭取到和國際皮膚科協會共同主辦協會的第六屆大會。本次的會議主題囊括指甲,皮膚美容醫學及外科手術,血管治療和皮膚免疫學,針對目前最新進的治...

閱讀詳情 »

打擊脂肪,是許多追求窈窕的人畢生的夢想,一般人看到外表分布於蝴蝶袖、腹部、臀部過多的脂肪,都會想除之而後快!但是,其實脂肪跟你想的很不一樣,不是只有肉眼看得到,脂肪還會藏在內臟、血管、腸道與氣管。並且有7種疾病都與肥胖有關,條條要人命!提醒,如果要減脂有3大必備條件,缺一不可! 脂肪到底都藏在哪裡...

閱讀詳情 »

懷孕禁忌多?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服務中,就有網友發問:「懷孕不可以有性行為,不然可能流產,真的嗎?」、「孕期性行為不需要避孕,還要戴套嗎?」相信上述問題,是不少夫妻間常有的疑惑!究竟孕媽咪可以有性生活嗎?就讓我們請專業婦產科醫師,針對臨床大家常見的7大Q&A加以解說吧! 孕媽咪可以有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