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音樂大聲才HIGH? 專家:聽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聽音樂大聲才HIGH? 專家:聽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聽力退化大腦理解訊息困難,不但增加失智風險,也提高危險發生的機會!美國衛生中心統計,聽力開始退化的患者,平均延後7至10年才接受治療,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主任童寶娟強調,長期聽力受損,大腦沒有接收到語言刺激,恐怕造成神經退化,可能會「忘記」聲音含意。


童寶娟表示,聽力是大腦與外界連結重要橋樑,例如車輛接近時,如果眼睛沒看到,耳朵也沒聽到,就不知道危險正在靠近,年長者由於各項感官功能慢慢退化,聽力也會漸漸衰退,講電話與看電視都越來越大聲,與他人對談時可能因聽不清楚,自己講話也越來越大聲,這些都是聽力退化徵兆,最好到醫院接受檢查。


出現聽力退化現象的年紀逐漸下降!童寶娟提醒,現在年長者在年少時沒有耳機,但現在年輕人經常用耳機聽音樂,如果長時間聽高分貝音樂,有可能提早聽力退化的年紀,如果發現自己似乎有常常聽不清楚狀況,可以先到一般診所先檢查,如果醫師研判可能是聽力退化,就會轉介到醫院,確認處置方式,例如吃藥或手術。


童寶娟也說,如果長期聽力受損沒有處置,等同大腦難以接受聲波刺激,漸漸失去理解能力,失智也就慢慢發生。由於聽力會協助身體維持平衡,因此聽力不好時,摔倒風險也增加,意外傷害機會一起上升,因此一旦確診聽力神經退化,最好讓專科醫師檢查屬性,再根據需求選購助聽器或相關處置方式。


童寶娟補充,剛開始配戴助聽器年長者,可能習慣聽力退化的音量,會覺得助聽器很大聲,或周圍很吵雜,這時就需要專業人員調教,看看助聽器需要調大聲一些或小聲一些,讓年長者配戴時慢慢習慣,漸漸開始習慣使用助聽器,讓大腦逐漸恢復外界刺激,至於大腦可塑性則至少要3個月適應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氣溫驟降單側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天熱包皮藏汙納垢易發炎 包皮槍擊退男人「隱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原來多數乾眼症成因 並不是因為眼睛缺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又到了流行感冒容易引發的季節,接種流感疫苗不僅可防止感冒的發生,同時也可間接降低老人中風的發生率。桃園療養院副院長莊毓民表示,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上呼吸道及肺炎感染的機會,身體狀況也能保持比較好,因此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在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你也想跟凱特王妃一樣在助產師的照顧下生產嗎?經過衛福部兩年的籌備,「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啟動,開始試辦讓助產師重回醫院服務,提供產婦從產前到產後友善溫柔的照顧,把生產視為生理過程,不把產婦視為病人,讓產婦有較好的生產經驗。此計畫目前在國內六家區域醫院試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臺南市衛生局日前接獲家屬求助,表示兒子耳邊常聽到聲音,懷疑家人在自己的飯菜裡面下毒,且已多日沒有洗澡,繼而出現體重下降、失眠、自言自語等情形,懷疑「卡到陰」而採取民間療法,去求神問卜、收驚等等,但情況皆無改善。衛生局建議家屬求助精神科醫師,經醫師診斷後為「思覺失調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1名84歲患有糖尿病的莊老太太,5個月前左腳大足趾受傷,因久久不癒而引發潰爛,醫師建議切除膝蓋以下以免感染引發敗血症,但是莊老太太根本無法接受身體少了一隻腳,於是在10月初轉診到豐原醫院,進行足背動脈繞道手術,才保住了腳。另1名90歲的葉老太太也是因為患有糖尿病,右前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