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出現過敏性鼻炎別大意 氣喘機率高

兒童出現過敏性鼻炎別大意 氣喘機率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過敏性鼻炎在台灣是常見疾病,且盛行率逐年增加,根據台灣北部做過的問卷調查,近50%幼童過去曾發生過敏性鼻炎;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主要因患者本身過敏體質加上受到環境過敏原刺激,引起鼻黏膜反覆發炎所致,而其中又以塵蟎佔八成為誘發過敏的危險因子。

兒童過敏性鼻炎 嚴重恐影響學習

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發癢及鼻塞等症狀,部分患者合併眼睛發癢導致容易流眼淚、結膜炎等,嚴重者則可能因鼻塞造成呼吸困難,影響睡眠品質;邱益煊醫師解釋,這時若發生於孩童身上,則可能白天沒精神影響學習,或因過敏症狀導致上課無法專注。

從小有過敏者 發展成氣喘機率高
兒童出現過敏性鼻炎別大意 氣喘機率高

邱益煊醫師說明,過敏症會跟著年齡改變產生不同變化,像是一兩歲開始對於食物過敏或出現異位性皮膚炎,三至五歲開始有過敏性氣喘現象,下個階段可能有鼻子過敏等症狀,這一連串又稱為過敏進行曲,尤其從小若有過敏者,發展成氣喘機率較一般人高,根據統計,過敏同時合併氣喘的機率佔40至50%。

國中生常上課打瞌睡 原來是過敏惹禍

臨床案例中有國中生,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常打瞌睡,就醫檢查,確診為過敏影響所導致;邱益煊醫師提及,這名國中生起初以為是感冒,因此就醫服藥後,認為有改善因此停藥,沒想到症狀卻又反覆出現,導致過敏症狀日益嚴重,就醫時已合併嚴重鼻塞,且有鼻竇炎困擾,所幸經口服藥物治療後,已逐漸紓緩症狀。

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 最直接且效果佳

若過敏性鼻炎已明顯影響日常,就應盡快找過敏專科醫師就醫。治療上可透過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等藥物幫助改善症狀;邱益煊醫師解釋,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是否會讓孩子引起副作用,因在新型類固醇用藥上都以局部為主,造成全身性反應機率低,且以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式,是最直接且效果較佳的治療方式。

減敏療法有機會治本 最重要是有耐心

邱益煊醫師說明,目前最新的治療是減敏療法,藉由醫師建議的劑量給予過敏原刺激,建立起對於過敏原的耐受性,進一步去改善免疫系統接觸到的過敏反應,達到控制病情,並降低抗組織胺與類固醇的使用量,比起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等用藥只能治標,減敏療法則有機會能達到治本的作用。

過敏反覆發作 醫師建議可採減敏療法

減敏療一開始治療時得花約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幫助患者逐漸改善症狀,直到效果出來後,建議持續治療二至三年,才能真正調整免疫系統;邱益煊醫師提醒,若為過敏性鼻炎症狀較輕微者,建議可先採以口服藥或鼻噴劑控制病情,除非藥物控制不理想,甚至反覆發作,這時就可採減敏療法。

平時注意環境清潔 遠離過敏原找上門

因減敏療法不同於一般用藥能馬上緩解症狀,因此病患最重要就是得有耐心,並遵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邱益煊醫師呼籲,過敏多半是因先天基因過敏體質加上後天環境影響,因此除了減少接觸像塵蟎等過敏原,平時也要注意環境的清潔,並定期清洗、更換床單,也可採以除濕機控制濕度,遠離塵蟎等過敏原,降低過敏反應機率。

【延伸閱讀】

兒童鼻子過敏要控制 避免誘發成氣喘兒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與帛琉旅遊泡泡議題持續熱議,今(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傾向雙方旅遊都不用居家檢疫,帛琉當地醫療由台灣新光醫院支援,對當地疫情能清楚掌握,但仍然需要採檢確定風險。 莊人祥特別說,如果旅遊泡泡仍然要居家檢疫,就會降低大家前往遊玩興致,目前台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0歲的張小姐因為今年春節假期無法出國,也不想去景點人擠人,因此待在家裡沒日沒夜的追劇,甚至一天可以追完一部五十多集韓劇。最近,張小姐發現看東西經常閃著亮光,時不時還有黑影在眼前飄,而且感覺看東西不如以前清楚,擔心眼睛出問題,立馬就醫檢查,診斷為飛蚊症。飛蚊症別輕忽 嚴重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國健署最新「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發現,國內孕婦嚴重缺鐵,比率達62.76%,而整體貧血盛行率為19.45%,醫師指出,不少孕婦容易頭暈、倦怠,這可能缺鐵而導致貧血,為了自身健康以及胎兒發育,務必攝取足量的鐵、葉酸及維生素B12。 「1人吃、2人補」台北中山醫院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現今醫療技術發達,乳癌治癒率提升許多,但部分病人在腫瘤切除後,還需面對乳房重建的課題。54歲體型瘦弱的張先生近1年發現左前胸有顆成人拳頭大、合併腫脹疼痛的硬塊,左乳頭也頻頻滲血,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確診罹患乳癌。經過治療,腫瘤雖已順利切除,卻在張先生左胸口留下10公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