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肌肉少了 骨頭就鬆了?!掌握三大飲食關鍵 遠離老人失能殺手

肌肉少了 骨頭就鬆了?!掌握三大飲食關鍵 遠離老人失能殺手

/TVBS提供

武打港星洪金寶日前傳出因受傷而變成了泡芙老人,經常到哪裡都以輪椅代步或拿拐杖,甚至連最愛的小孫子都抱不動。會發生這種情形,其實是因為肌肉消風,產生肌肉萎縮、骨頭疏鬆的情形。肌肉消風無疑是老人失能殺手,同時致死率也高出2.41倍。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來賓分享如何透過運動及把握「良肌」的關鍵營養素,讓身體維持好肌力、好骨力。

由於現代人飲食習慣西化,接觸精緻糖及精緻澱粉的機率大增,體脂超標已經不再是「胖子」的專利。基隆長庚醫院外科教授江坤俊就表示:「泡芙人有兩種,一種是外觀如同一顆泡芙,另一種是體重符合標準、身形纖細,但體內儲存著大量脂肪,體脂超標的人。」不想當泡芙人,就必須要從飲食及力量訓練兩方面著手,降低體脂及增加肌肉量。內科與復健專科汪國麟醫師,門診時就常遇到患者認為,「工作上有走路,下班有走路」就等於有在運動,但這其實是將勞動當成運動。想要預防骨質疏鬆及增加肌肉量,還需考量「運動頻率」跟「運動型式」。除了誤將勞動當運動,很多人會一周只集中於某一天運動,或只做單一運動,這都不是正確的運動方式,不但無助於預防骨鬆,還可能造成肌肉、關節等部位的運動傷害。

肌肉流失常伴隨骨質疏鬆的情形出現,兩者共同危險因子,就是「少動」、「骨頭營養不良」!有些人開刀後,因為長時間坐輪椅,又沒有配合做復健強化肌力,結果就是肌肉漸漸無力,慢慢萎縮,到最後甚至嚴重到骨頭都被吸收掉,變成一碰就碎的骨鬆人,即使沒跌倒也可能因骨折而喪命。很多人以為跌倒才會骨折,但其實慢性骨質疏鬆,如果疏忽不注意,就容易造成脊椎骨壓迫性骨折。江坤俊醫師就曾遇過一名60歲的患者,感覺腰痠背痛,之前照X光,復健科醫師說他的脊椎不齊,多復健就可改善。近半年又感覺疼痛,安排再照一次X光,發現他脊椎骨頭有兩節不到正常人的1/3,已經整個塌扁了。

骨質疏鬆較易發生在70歲以上老人、更年期婦女、BMI低、服用類固醇、甲狀腺亢進等人身上。年輕人若要維持肌肉不消風,只要進行鍛鍊肌力的負重運動就能做到。而年紀越大的人,身體肌肉組織流失的越快,當老人家出現走路變慢、手無力、行動吃力、體重下降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肌少症的早期症狀,肌肉消風不但是老人失能殺手,致死率更高出2.41倍! 中老年人要強健骨骼及肌肉,可多補充含胺基酸及膠原蛋白的食物,例如:蛋、滴雞精,因為膠原蛋白是胺基酸合成,存在於結締組織中,主要為韌帶的成分,強健韌帶自然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另外,也需補充含鈣及維生素D的食物。鈣沒有維生素D是無法吸收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將鈣抓進骨頭裡,而更有研究證實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長肌力,促進肌肉細胞再生。含鈣食物例如:小魚乾、納豆等,含維生素D食物例如:香菇、鮭魚等,但維生素D從食物中能攝取不多,還是要趁好天氣多去曬太陽,堆積儲存維生素D,就不怕冬天曬不到太陽產生骨質疏鬆的情形!要了解更多長肌養骨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肌肉少了 骨頭就鬆了?!掌握三大飲食關鍵 遠離老人失能殺手

 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台北報導 為了衝高接種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證實指揮中心正和全聯洽談中,有意在賣場開打疫苗,預估先設174個點,全聯也不排除會配合推出優惠活動來催打,但惹來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滿,公開批評「不可以昨天宣布、今天下午開始打,整死大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處新變種病毒「Omicron」重災區,我駐南非代表處有2名人員分別11月底確診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3)日下午表示,南非代表處位於南非首都,屬於豪登省,正是當地流行最嚴重的省分之一,過去一周檢出百分之百都是感染「Omicron」,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本土無新增個案,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但引發關注的是,其中一例本國籍30多歲女性,早在10月24日就返台,一路經過入境及檢疫期滿二次採檢都是陰性,卻在12月1日因為要出國自費採檢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中午閃電提早一個月開打第三劑疫苗,只要是間隔滿5個月的第1-3類人員通通可以隨時預約打到「半劑量」的莫德納做為加強針,最新數字曝光,截至目前為止僅有63人接種完第三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3)日解釋,數字可能被低估,因為醫院可能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