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肝纖維化卻未追蹤治療 發展成肝癌風險遽增

肝纖維化卻未追蹤治療 發展成肝癌風險遽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慢性肝炎常見的症狀即是「沒有症狀」,當患者出現下肢水腫、黃疸、腹水、胃口變差、食道靜脈曲張等情況時,其實都為時已晚。根據台灣去年死因統計,共有1萬1737人進展至肝炎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因而死亡。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楊宏志呼籲,如同2021世界肝炎日的口號「迫在眉睫,請勿等待」,對於肝纖維化嚴重的患者尤其重要,即使肝功能指數正常,仍有非常高的機率會發展成肝癌。

B肝抗病毒治療為關鍵 共同消除傳播鏈

目前C型肝炎的治療治癒率高達98%,消除C肝指日可待。然而目前B肝仍無法根治,有部分的患者需接受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控制體內病毒量,讓肝功能回復正常,楊宏志醫師建議,應持續用藥,並定期3個月安排追蹤檢查,要在台灣消除慢性肝炎有賴每一位患者的配合,方能消除傳播鏈。

70歲老翁停藥2個月 2週內惡化成肝衰竭

自今年3月後B肝抗病毒藥物的給付條件放寬:接受器官移植後的病人、部分接受較強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以及肝纖維化嚴重的病人都可受惠,不過用藥滿三年後很快還是會遇到停藥的瓶頸,惟有當停藥後B型肝炎復發,肝指數達到2倍以上且持續超過三個月,方能繼續給付。70歲的李老先生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在健保期滿停藥後,又因為骨科開刀延遲回診,當因症狀緊急送醫檢查時,肝指數將近600 IU/L,不到兩周的時間惡化成肝衰竭。

專家呼籲: B肝患者要謹慎停藥並非常小心追蹤

楊宏志醫師提醒, B肝患者服藥期間不可隨意中斷,停藥與否應該醫生仔細討論,若是決定停藥時更要留意B肝病毒復發的風險,特別是60歲以上的患者或是肝纖維化較嚴重的病人,停藥要非常小心,一定要配合醫生密切追蹤以避免B型肝炎復發導致嚴重的肝炎發生,因為有少部分停藥的病人,從B型肝炎發作到肝衰竭的時間有時候令人措手不及,千萬不能大意。楊宏志醫師叮囑,已經在就醫的患者應該配合醫囑穩定治療,40歲以上且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都應該主動篩檢。


【延伸閱讀】

肝功能指數正常是假象? B型肝炎還要綜觀其他指標才可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相信每個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多多少少會長有痣,這些痣會不會轉化為惡性,現在用不用切除掉?很多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尤其是聽說過「痣會惡變」這一說法後,都擔心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那麼是所有的痣都會轉變成惡性腫瘤嗎?那麼轉變成惡性會有什麼變化呢? 黑痣本是一種良性腫瘤,去除不當反易發生癌變 一年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又發生一樁照顧者悲劇!照顧妻子長達十年的84歲顧先生,不希望妻子再受病痛所苦,在刺死妻子後自刎。對於年老多病的老夫老妻,所可能發生的長期照顧壓力該如何舒壓呢?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呼籲,家庭照顧者可透過該會免付費專線尋求協助。根據家總調查發現,照顧者有三化現象,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分鐘護一生」讓人朗朗上口,許多人認為只要勤做抹片檢查,就能早期發現子宮頸癌;不過,醫師指出,在臨床上曾發現,有婦女每年作抹片檢查都正常,但卻因陰道不正常出血,才檢查出罹患子宮頸腺癌。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子宮頸癌分為鱗狀上皮癌及子宮頸腺癌,鱗狀上皮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