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是慢性病!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吃掉健康

肥胖是慢性病!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吃掉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另外,研究更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將可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

十大死因中7項與肥胖有關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10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因此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才能達到「肥胖走、健康來」的目標。

肥胖是慢性病 減重可達控制疾病發生

國健署強調,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除遺傳外,主要受到致胖環境及生活型態因素的影響。若為20歲至65歲輕度到中度肥胖者,當醫師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疾病與症狀。

擊退肥胖 調整飲食+運動是關鍵

國健署建議,若為輕度到中度肥胖者,應首重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必要時,依醫師建議再加套裝減重計畫或藥物輔助治療,需要考量個人時間、經濟狀況、副作用及執行意願與配合度,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減重,都需要調整生活型態,提升健康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必須依照不同階段或治療方式而有所改變,但根據調查,在台灣,占8成以上的患者落實飲食控制並未完全正確;彰化縣員榮醫院腎臟科主任熊宗枝指出,尤其慢性腎臟病易合併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更應注重飲食內容。為能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至洗腎階段,應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62歲林姓患者,因患有高血壓及冠狀動脈阻塞病史,做過心臟繞道手術,有心律不整毛病,下肢傷口半年無法癒合,至中國附醫檢查後發現為下肢血管阻塞所致,經手術改善,傷口治療後已癒合。中國附醫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指出,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及冠狀動脈阻塞病史,而左下肢有個長寬各約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常三餐不正常,導致易出現腹部不適等症狀,這時可透過胃鏡檢查,查出病因,但許多人聽聞要做照胃鏡,都會明顯感到不安;彰化基督教醫院個案管理師蔡華英指出,胃鏡檢查是胃疾患者檢查中重要項目,只要遵循醫師指示,配合醫護員指導,且可在家人朋友陪同下,就能幫助降低對胃鏡檢查的恐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影星安吉莉娜裘莉為預防乳癌,決定切除雙乳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主要是因為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自己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尤其BRCA1和BRCA2兩種抑癌基因突變,更被證實與罹患乳癌有密切關係,才促使影星裘莉接受切除手術的決定。乳癌的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