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炎期間宅在家3C使用量增 頸部痠麻竟是這原因造成

肺炎期間宅在家3C使用量增 頸部痠麻竟是這原因造成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陳先生是標準的低頭族,上班時坐在電腦前,回到家繼續看手機、電視,睡覺前還是緊盯手機螢幕,最近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更少外出,使用狀況更加頻繁。2周前他開始背痛,一路痛到手臂手指,往上則是頸部痠麻,就醫確診為頸椎間盤突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指出,頸椎間盤突出通常發生在30至50多歲成年人,主要成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頸部椎間盤持續受到壓力,例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有時外傷撞擊,也會造成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厲家珍表示,這類患者常抱怨頸部疼痛,一旦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根,就會引起上肢的神經學症狀,包括痠、麻、痛,甚至出現電擊一般的疼痛感,若壓迫影響到運動神經根,則會出現上肢無力症狀。

 

在X光影像,可見到較狹窄的椎間盤空間,但需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掃描,才能看到神經受到壓迫情形,作為後續治療的參考依據,選擇保守治療或是手術治療。

 

以陳先生為例,從一開始上背痛,接著連手臂手指都疼痛發麻,頭往後仰時,好像一股電流從手臂傳下,最後手臂越來越無力,吃了止痛藥,也做過復健,但效果有限。

 

前往復健科門診,經過問診及身體檢查、頸椎X光檢查,醫師懷疑頸椎神經根壓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為第4至5、第5至6、第6至7節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已經影響到運動神經根,以致上肢無力,必須開刀。

 

厲家珍說,若是椎間盤已經破裂,無法夠過保守治療來改善症狀,就須考慮手術將椎間盤移除,達到神經減壓的效果。如果頸椎盤只是輕微突出,且神經學症狀較不嚴重時,一般考慮休息、口服藥物、熱敷、電療、頸部牽引、頸部肌肉運動訓練、改變姿勢習慣及脊椎藥物注射等保守治療,大部分患者症狀在6周內逐漸獲得改善。

 

厲家珍建議,上班族看電腦螢幕時,務必保持正確姿勢,每40至50分鐘就休息一下起身活動。千萬不要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維持同一姿勢太久,就容易出問題。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上了年紀,飲食就應清淡一點?這觀念正確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詹鼎正指出,老年人味覺、嗅覺逐漸退化,味道清淡,恐將影響食慾,減少營養及熱量的攝取,研究發現,老人家胖一點點比較好,罹病死亡率較低。 醫師表示,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民眾更需了解老年人飲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連日來高溫炎熱,加上梅雨季節影響,一定要做好環境整潔的工作,才能避免病媒蚊孳生!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指出,現正的氣候型態正適合病媒蚊孳生的環境,因此大雨過後,除了及時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包括樹洞、旗座、天溝及地下室等容易形成隱藏性孳生源的地方,也應主動巡視並徹底清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正值壯年的40多歲業務經理,罹患呼吸中止症有10年以上,有長期睡眠不足的困擾,黑眼圈也很重,由於工作之故需經常往返台北、高雄兩地,前陣子開車途中不小心差點睡著,嚇得他每次至少要下休息站3次,休息足夠後才敢再上高速公路。經過睡眠呼吸檢測確診為阻塞型病變,血氧濃度很低,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打算懷孕生子的準媽媽,如果想要生個相對健康的寶寶,不能輕忽懷孕期間曝露的環境也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一項由臺北醫學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孕婦妊娠期間曝露於較高的一氧化碳環境,可能導致寶寶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這項由臺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