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肺癌奪命率高卻無明顯症狀,如何揪出早期癌變? 王金洲醫師現身說法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肺癌奪命率高卻無明顯症狀,如何揪出早期癌變? 王金洲醫師現身說法

「肺癌像空氣,無聲也無息。」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沒有普及的篩檢方法也是因素之一,對此,肺癌治療權威王金洲醫指出,目前開刀還是消滅腫瘤最好的方法,但更棒的對付方法,是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並將其繩之以法。醫師更提醒兩種人肺癌因子最高、及能夠有效追蹤出是否有肺癌的絕佳辦法。

肺癌奪命率高卻無明顯症狀,如何揪出早期癌變? 王金洲醫師現身說法

食道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篩檢,這些都不是死亡率最高的,最高的是『肺癌』跟『肝癌』,主因是沒有好的篩檢工具。王金洲醫說,對於肺癌,現今藥物很多,有所謂的標靶跟免疫,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在早期的時候將它抓出來,但是現在胸部X光片,沒辦法做到肺腺癌篩檢,且對於肺腺癌來說,光照X光片是不夠的。

好的篩檢工具?

王金洲說明,「好的篩檢工具有兩個條件,第一為要很方便做到、第二則是要很便宜。」除了照X光片,現在推薦的是能看得較為詳細的電腦斷層,從0.2公分到0.6公分這種結節都能看得到。但電腦斷層會有比較大的輻射量,但現今已有所謂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劑量是傳統電腦斷層的4分之18分之1,相對性安全許多。

什麼人需要做篩檢?

而電腦斷層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接受檢查。王金洲說,『肺癌』主要兩個大因素,一個就是抽菸,即便現在肺腺癌患者中有抽菸比例沒有那麼高,但抽菸終究在肺癌占了很大的比例。 

第二個就是家族史,醫師坦言這種CASE越來越多,通通都是肺腺癌,所以可見基因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強烈鼓勵有肺癌家族史、抽菸史的病人接受檢查,此外,受到環境汙染,或工作環境差的人也應列入考慮。

幾歲應接受檢查?

根據整個文獻,王金洲論道,希望50歲以上的人需積極接受檢查,然而肺腺癌有年輕化現象,儘管如此,50~70歲還是站肺癌最大宗,30~40歲則相對少了許多,故建議50歲以上再做篩檢,但若發現自己年紀輕輕有肺癌疑慮,就需盡快就醫檢查。

追蹤的時間是多久?

王金洲說明,「追蹤時間應定期一年或兩年篩檢一次,雖然這仍需更多研究來定案,但仍建議追蹤間隔不超過兩年。」因此,假設把追蹤期拖延到第3年的時候,檢查時恐已是肺癌晚期,相當致命。

「一顆癌細胞到一公分的肺癌可能要10年,但這一公分的肺癌只要一出現,更可能在幾個月的短期時間內迅速擴散。」而這次篩檢沒事、沒超過一公分,不代表得永生。篩檢目的當然不希望有發現癌症,王金洲說,「我希望在一開始發生的時候,就把它抓出來,所以這就是定期追蹤的重要性。」這就是篩檢被創造的目的,也是原始精神所在。

 

《延伸閱讀》

 他被宣告活不過2個月,卻靠「食療秘訣」多活6年!成功逆轉肺癌末期,醫師直呼:不可思議

 

封面圖片來自:

每日健康/健康世界

相關推薦

新生寶寶臉上長滿一粒一粒紅紅的疹子,身為父母自然是很擔心,叫賣哥和寶島叫賣哥老婆-惠珊-帶著花臉小寶島來到三重惠心診所,小兒科醫師檢查後說明:是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長了花花臉。慶幸小寶島的狀況不是很嚴重。   叫賣哥vs惠珊vs可愛的小寶島要帶著新手爸媽們一起來認識:「嬰兒脂漏性皮膚...

閱讀詳情 »

◆醣類是什麼?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食物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基本上,人類活動所需的主要能量來源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質和蛋白質三種;這三種營養素統稱為三大營養素。 其中,碳水化合物又分為每公克熱量超過四大卡的醣類,和每公克熱量未滿四大卡的膳食纖維。一般人在指稱上,...

閱讀詳情 »

白內障是一種漸進式的眼疾,初始時僅輕微影響視力,也容易為人所忽略。然而,大順博愛眼科診所童逸楨醫師表示,若出現視力減退、炫光、眼睛看到的色彩變得黯淡、畏光等症狀,極可能是白內障問題,應提醒家中長者及早就診以免危害視力。  白內障初期對視力影響不大,漸漸地會越來越模糊,好像眼鏡髒髒的或是宛如看一幅印像...

閱讀詳情 »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施打的時節,許多人每到這個時候就會詢問「一定要施打流感疫苗嗎?」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表示,由於流感的變異性大,每年流行的病毒都不太相同,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提高身體對流感病毒抵抗力,即便受到感染,症狀也會相對輕微許多,因此建議公費施打對象應積極接種疫苗,以提升個人保護力。  根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