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潰瘍多年久治不癒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所致!

胃潰瘍多年久治不癒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所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39歲的王先生(化名),持續胃潰瘍長達5、6年,反覆求診都治不好,後來才輾轉由醫師發現竟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收治該個案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醫師說明,該患者的腫瘤雖然長在胰臟,但會導致胃泌素異常增高,胃酸變多,以致於不斷出現胃潰瘍問題。

神經內分泌腫瘤進展緩慢 台灣患者常見於腸胃道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可能發生在各部位且進展緩慢的疾病,十大警訊症狀包括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咳嗽、氣喘、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燒、心悸及皮膚炎,而臨床上發現,台灣患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見於腸胃道。

顏旭亨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需視腫瘤部位及大小而定,腫瘤依生長及分化程度可區分為三階段,預後較好的G1、G2,及惡性程度高的G3。假設是G1、G2的腫瘤較小尚可切除,首選是內視鏡切除,再者才是手術開刀;若已進展到G3腫瘤較大,無法切除,甚至產生許多內分泌症狀,則可採抑制性藥物治療。

高便利性/低疼痛感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助提升患者生活便利性

顏旭亨醫師解釋,臨床上藥物治療包括荷爾蒙治療、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等,而荷爾蒙治療中有一款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目前已獲健保給付,便利性高、疼痛感低的特色,提供患者另一個治療新選擇,經專業人員指導後,患者可有機會在家由家人或自行完成注射,大幅改善以往因注射而需頻繁進出醫院之困境。

顏旭亨醫師指出,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的注射間隔較久,對患者而言,一個月僅需注射一次,方便性較佳。另外,很多病患有潮紅、腹瀉等內分泌症狀,傳統上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而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屬荷爾蒙抑制劑,據臨床試驗顯示,針對功能性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有效緩解腹瀉及潮紅症狀達7成以上;另一項研究指出,對於非功能性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相較未用藥組別能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達20.5個月。

神經內分泌腫瘤平均5至7年才確診 籲醫病雙方有所警覺

顏旭亨醫師提到,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症狀紛雜不明,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患者平均需耗費5到7年才確診,提醒醫病雙方都應對上述十大症狀有所警覺,若發現有類似症狀且久治不癒,應及早至胃腸肝膽科檢查,以及早揪出神經內分泌腫瘤。

【延伸閱讀】

卡車輾過,慢性疼痛難忍 輪椅國標舞冠軍靠「脊髓刺激療法」重生

減法飲食學正夯! 營養師:認明潔淨標章更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24歲陳先生是朋友眼中的健身魔人,從念大一開始就勤做重量訓練,不管多累甚至颳風下雨,幾乎每天至健身房報到,幾年下來成為超猛肌肉男,但練過了頭卻逐漸出現運動傷害,肌肉疼痛、關節變卡、全身緊繃與疲乏無力,練重訓時更是一動就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針灸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雖然全球失智症人口不斷攀升,但民眾對於失智症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因而導致對失智症的恐懼及偏見。根據2018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的資料,推估2018年全球新增1,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也就是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臺北市2019年10月65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分家長擔心讓孩子接觸寵物,會引起身體過敏反應,最嚴重恐誘發氣喘致命。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發現,4至5歲有氣喘遺傳基因的孩子,若暴露在有貓的環境中,罹患氣喘的風險會整體下降,顛覆很多人固有觀念,國內醫師推斷,原理可能類似治療過敏患者時,常見的減敏療法。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顧問醫師黃金山,行醫45年來,從年紀最小的700克水腦症早產兒救到高齡百餘歲人瑞,率先完成過去別人不敢觸碰的外科手術禁地,在脊髓內取腫瘤,成功執行30多例脊髓內母細胞瘤困難手術、上萬例各類脊椎手術等,榮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台灣醫療貢獻獎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