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

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胃常耍任性?若不搭理,恐小病變大病,胃炎不治慘胃癌!據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說,『潛伏在胃內的大敵有「幽門桿菌」!若患者常食用醃漬食物、加工肉品、亞硝酸鹽等食物,還有抽菸,易伴有腸化生現象,此時「胃黏膜」長如腸子,相當詭異。』而在顯微鏡下又分低分化、高分化,後者為惡性,一年之內轉變「胃癌」率高達25%,可說是癌症前期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胃癌』機率大爆發

接下來的數據相當駭人!幽門桿菌在台灣盛行率將近一半,但有不適症狀的卻僅占20%。幽門桿菌寄居在胃裡面,長時間腐蝕胃功能,並造成慢性胃發炎病症,錢政弘提及,「就好像細菌在你的胃生活一樣,雖身體自然有免疫反應,會想把細菌殺死,但若飲食習慣不良、常抽菸,細菌就就在局部一直發炎」因此在惡性循環下,導致『胃黏膜萎縮』。

雖黏膜仍嘗試修復工作,但因自由基的出現(常抽菸,及吃醃漬食物、加工肉品、亞硝酸鹽等食物產生的自由基),使得胃黏膜在自我修復過程中產生變異、出錯,修復工程始終失敗,而此現象稱為『腸化生』,加上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加上『腸化生』的病症,『胃癌』機率就大增。

錢政弘提醒,慢性萎縮性胃炎15年長期追蹤有10%會得到胃癌,若伴有腸化生,機率將大爆發!因此長期追蹤相當必要,他說,「可每三年做一次胃鏡 若腸化生是高度分化,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監測是否罹癌。」

錢政弘:這些情況恐是「胃癌」癌跡

若要避免萎縮性胃炎、胃癌、腸化生等胃病,醫師再三強調,「碳酸飲料、抽菸、酒精類等需要避免,加上醃漬食物、加工肉品等也必須遠離。」經由自身觀察,如果常感肚子脹脹的,且搭配食慾不振、沒有胃口、體重減輕、腹痛悶等症狀,且期間持續兩三周以上,甚至一、二個月,就不太對勁,此外,更可注意大便顏色,若出現黑便、血便等等,綜合以上症狀,若出現時,千萬別再用壓力大來解釋,應立即就醫,以保健康。

 

《延伸閱讀》

不吃早餐容易得胃癌! 如何培養正確飲食醫師報你知—錢政弘

壓力大是胃病真兇? 醫生傳授一招逆轉胃食道逆流—錢政弘

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

錢政弘

現為基隆長庚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專長包括肝纖維化、肝硬化診斷治療;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治療;無痛內視鏡檢查。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每日健康》《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

封面圖片來自:

每日健康

相關推薦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感染事件持續擴大回溯隔離人數,至今天為止,有3482人須隔離14天。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25日透露有桃園醫院緊急購入大型貨櫃屋,作為戶外門診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說明,已調用4到5個貨櫃屋,協助居家隔離期滿者採檢,每天可以採檢600到800位。 施景中25...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已累計15人確診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但好消息是今為第3日無新增相關本土個案。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擴大回溯隔離專案已增至3482人,有143名醫護期滿採檢陰性。他並宣布,從明後2天起,還要對綜合大樓的309名醫護做PCR檢測與環境採檢,接著在「2月4...

閱讀詳情 »

香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昨晚再度實施封區行動,九龍油麻地有三棟大廈被臨時列為「受限區域」,約330人接受強制檢測,找出了一名確診者,今早已經解封。不過、有居民抱怨突襲圍封相當擾民,也有居民批評安排混亂,擔心多人聚集反而有感染風險。(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北北桃所轄醫院今起...

閱讀詳情 »

爆出台鐵女車長赴桃園地區醫院就醫並收到隔離單的消息後,外界關心究竟案889的接觸者有多少人遭匡列,且該列車長所屬台鐵車次,是否也應對外公布?在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透過健保資料已清楚掌握案889醫院接觸者,未收通知民眾不必擔心。並且,相關匡列範圍已經拉得相當大,其他人員可說是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