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

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胃常耍任性?若不搭理,恐小病變大病,胃炎不治慘胃癌!據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說,『潛伏在胃內的大敵有「幽門桿菌」!若患者常食用醃漬食物、加工肉品、亞硝酸鹽等食物,還有抽菸,易伴有腸化生現象,此時「胃黏膜」長如腸子,相當詭異。』而在顯微鏡下又分低分化、高分化,後者為惡性,一年之內轉變「胃癌」率高達25%,可說是癌症前期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胃癌』機率大爆發

接下來的數據相當駭人!幽門桿菌在台灣盛行率將近一半,但有不適症狀的卻僅占20%。幽門桿菌寄居在胃裡面,長時間腐蝕胃功能,並造成慢性胃發炎病症,錢政弘提及,「就好像細菌在你的胃生活一樣,雖身體自然有免疫反應,會想把細菌殺死,但若飲食習慣不良、常抽菸,細菌就就在局部一直發炎」因此在惡性循環下,導致『胃黏膜萎縮』。

雖黏膜仍嘗試修復工作,但因自由基的出現(常抽菸,及吃醃漬食物、加工肉品、亞硝酸鹽等食物產生的自由基),使得胃黏膜在自我修復過程中產生變異、出錯,修復工程始終失敗,而此現象稱為『腸化生』,加上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加上『腸化生』的病症,『胃癌』機率就大增。

錢政弘提醒,慢性萎縮性胃炎15年長期追蹤有10%會得到胃癌,若伴有腸化生,機率將大爆發!因此長期追蹤相當必要,他說,「可每三年做一次胃鏡 若腸化生是高度分化,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監測是否罹癌。」

錢政弘:這些情況恐是「胃癌」癌跡

若要避免萎縮性胃炎、胃癌、腸化生等胃病,醫師再三強調,「碳酸飲料、抽菸、酒精類等需要避免,加上醃漬食物、加工肉品等也必須遠離。」經由自身觀察,如果常感肚子脹脹的,且搭配食慾不振、沒有胃口、體重減輕、腹痛悶等症狀,且期間持續兩三周以上,甚至一、二個月,就不太對勁,此外,更可注意大便顏色,若出現黑便、血便等等,綜合以上症狀,若出現時,千萬別再用壓力大來解釋,應立即就醫,以保健康。

 

《延伸閱讀》

不吃早餐容易得胃癌! 如何培養正確飲食醫師報你知—錢政弘

壓力大是胃病真兇? 醫生傳授一招逆轉胃食道逆流—錢政弘

胃炎不治好變胃癌? 錢政弘:這兩種症狀「胃癌」大爆發

錢政弘

現為基隆長庚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專長包括肝纖維化、肝硬化診斷治療;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治療;無痛內視鏡檢查。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每日健康》《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

封面圖片來自:

每日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禾馨診所與台北市政府的疫苗風波,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22)日再開鍘宣布小禾馨相關4診所一共裁罰230萬,還說「疫苗打在非規定人身上,自己就要負責」。不過,禾馨隨後出面持續喊冤不服,強調會請律師跟台北市政府申訴。 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第一時間接獲媒體詢問時,表示自己...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李新琳/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的期限將至,隨著國內確診個案數及死亡人數趨緩,近來對於「分區域解封」或「微解封」的要求聲浪越來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下午明確給了答案,分區域解封夢碎,未來...

閱讀詳情 »

全台已有超過154萬人接種COVID-19疫苗,各界期盼透過施打疫苗恢復正常生活,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表示,從國外經驗得知,當疫苗覆蓋率達三到四成,疫情就會較好控制,病毒擴散變慢,連一般民眾都會有感。台大醫院今天舉行「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知多少」視訊線上記者會,由專家提供民眾正確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疫苗後死亡不良反應通報又增35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2)日證實其中有3例不到60歲,值得注意的是,一名50多歲女性打完疫苗後接著去上班,上完晚班回家洗澡途中卻暈厥,送醫開刀發現是顱內動脈瘤破裂,次日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6月21日國內COV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