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胃痛治不好 竟是「骨質疏鬆」所引起

胃痛治不好 竟是「骨質疏鬆」所引起

35歲以上須提防骨質流失

大家都認為運動最健康,但做運動選對種類很重要,「做對運動會讓你上天堂,做錯運動會讓你進手術房」,例如做瑜伽、練舉重,如果沒有做好,有可能會導致骨折。「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疾病,僅次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女性約八成有骨質流失問題,50歲以上民眾,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骨質疏鬆。

胃痛治不好 竟是「骨質疏鬆」所引起

一位瑜伽老師有次挑戰高難度姿勢時,突然頸椎受傷,原以為拉傷,後來手麻、失禁,嚇到立刻就醫,還好沒有造成重大損傷,但意外發現原來不能做太彎曲的動作,因為她停經後,未注意自己已是骨鬆高危險群。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表示,「骨質疏鬆」是指身體骨骼的骨質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減少,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一旦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便容易造成骨折,又以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及髖部骨折最嚴重,對健康及生活品質的影響最大。

物理治療師彭伊君說,骨鬆造成骨質異常薄弱,容易因輕微外力造成骨折,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雖然運動對骨鬆患者非常重要,但高爾夫、捲腹和仰臥起坐(Sit-ups)、跳躍、站立側彎等運動,容易造成脊椎骨折,因此做這些運動時要特別小心。

胃痛治不好 竟是「骨質疏鬆」所引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表示,人體骨骼一生會不斷的進行再塑作用,約 20至30 歲全身骨礦質量可達最高峰,之後因老化與停經等因素而使骨質密度下降。女性35歲骨密度達到最高峰,40歲至50歲每年流失2%,50歲停經後骨質流失速度高達3%到10%。

但國人長期對骨質疏鬆無感,曾有人胃痛一直治不好,後來才發現是因為骨鬆,造成駝背壓迫到胃部,經醫生灌「骨水泥」治療,把脊椎撐起來,才改善胃痛的問題。而骨折造成的脊椎變形,無法單靠脊椎成型術改善,因此有新一代的灌骨水泥方式,稱為「氣球撐開術」,除了可以改善疼痛、恢復部份脊椎變型,還可以顯著減少骨水泥滲漏的風險,節目中將有詳盡介紹,以及預防骨鬆之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台灣單日本土確診病例創新高一口氣暴增180例,為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一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新北市與台北市提升至三級警戒到28日。根據疾管署的圖表數據顯示,目前以雙北確診人數最多,均亮起「紅色警戒燈號」。另外,就台灣本島的狀況來看,仍然維持「深綠色燈號」的有8縣市分別為,新竹縣...

閱讀詳情 »

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台灣15日新增本土病例180例,創下單日最高紀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因應COVID-19疫情,下午2時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帶您掌握最新訊息。指揮中心15日表示,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30,809例新型...

閱讀詳情 »

昨日國內暴增180例本土確診,疫情持續升溫。昨(15)日晚間再傳出,新竹縣有幼兒園裡疑似出現確診案例,引發家長一陣恐慌,帶著孩子急奔附近醫院進行採檢。對此,新竹縣府表示,詳細情況仍待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日新竹縣一幼稚園傳出因疑似有一名孩童確診,要求家長與學童進行篩檢,引發幼兒園家長恐慌,漏夜帶著孩子...

閱讀詳情 »

美國疾管局近日宣布,除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和進醫院,已經完全接種的民眾不需要帶口罩,也不用保持社交距離,目前有至少19州打算跟進,解除當地口罩強制令。但聯邦政府沒說明怎麼實施,防疫專家佛奇又強調孩童、還是得戴口罩,讓州政府、商家與民眾都一個頭兩個大。(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萬華.諾富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