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怡伶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胎動,對於孕媽咪來說,是種奇妙的感覺,當肚子出現明顯胎動時,總是會好奇胎兒正在裡面做什麼。然而,胎動也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建議孕媽咪每天撥點時間,好好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不同妊娠階段的胎動感覺

在孕期的不同階段,胎動的感覺、位置都會有所不同,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懷孕初期約10週左右,胎兒才4〜5公分大,透過超音波看到胎兒微微地在動,就能稱之為「胎動」,但因為胎兒還太小,孕媽咪並不會有感覺。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等到約20週左右,胎兒體重慢慢增加,孕媽咪漸漸能感受到胎動,對於經產婦來說,則是在18週就能感覺到,但也與身材的胖瘦有關,不同體重的孕媽咪,胎動的感覺就會有些落差。而陳怡伶醫師也提到,20週左右的宮底高度(子宮最上方到恥骨聯合上方的距離),約會落在孕媽咪的肚臍或是更下面一點的位置,孕媽咪平時可以觀察這塊區域,這階段胎動會像「小魚撞塑膠袋」的感覺,等到週數再大一些,胎兒移動的幅度會更大,甚至會在孕媽咪肚子表面看到胎兒滑過去的樣子。

 

如何計算胎動頻率?

陳怡伶醫師表示,根據醫學文獻指出,胎動與胎兒的健康有著高度關聯性,如果孕媽咪要自行在家觀察,建議28週後比較妥當,這時胎兒的體型較大,活動的頻率比較有參考價值。

孕媽咪也會好奇,何種頻率才算是正常的胎動?陳怡伶醫師解釋,一般來說,28週之後,每2小時感覺到10次,或是1小時至少有3次,都表示胎兒處於良好狀態,但對於現今的孕媽咪來說,白天活動時間長,很難會有多餘的心力能計算得如此準確,「其實胎兒有習慣活動的時間,像是孕媽咪剛吃完,血糖較高時,或是情緒高昂,也有時媽媽肚子餓,使得腸胃蠕動的聲音過大,讓胎兒感受到而增加胎動」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陳怡伶醫師建議,只要媽媽了解胎兒的習慣,會依照大致固定的時間動即可,如果發現有些異常,可以讓自己先靜下來,搖肚子、左右側躺、聽音樂刺激胎兒,若還是沒反應,則建議就醫檢查較妥當。

 

胎動減少的原因及後續處置

當孕媽咪因為胎動異常,抵達醫院就診時,醫師會先詢問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像是陰道出血、肚子劇痛等,陳怡伶醫師說明,胎動減少可能是因為胎兒缺氧所導致,而缺氧的原因有很多種,常見的有胎盤早期剝離等。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胎動減少,相對胎心音也可能會減速或是變異性差,醫師會先幫孕婦綁上胎兒監測器,透過胎心音監測記錄胎兒的心跳變化,觀察時間大約為30分鐘,此項檢查適用於28週以上的孕媽咪,較能看出胎盤功能及是否有胎心音減速、胎兒窘迫等問題,陳怡伶醫師也提到,坊間常以為臍帶繞頸會造成胎兒窘迫,其實胎兒並不是以氣管和肺呼吸,而是以臍帶自母體獲得養分和氧氣,所以臍繞頸並不會造成胎兒窘迫,除非是極為罕見的臍帶打結。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胎動可以預知寶寶出生後的性格?不同胎動類型蘊藏不同性格的寶寶

孕期出血、腹痛......可能是胎兒在喊救命!準媽媽必知的6大異常徵兆,發生原因、解決辦法一次掌握!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報稅季快到了!聰明報稅,健保這樣報才有利,健保署今(14)日提醒,民眾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若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結算方式,108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都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不受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 健保署財務組科長...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民眾該如何應對才能保障個人健康?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提醒,現階段大家應更加小心留意,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降低染病風險外,同時也要吃好、睡好、多運動以提升個人免疫力;此外,若與他人同住時,建議最好勤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家中公共區域也應勤消毒以消滅病毒,如此便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美白牙齒,在網紅、藝人帶動之下,「瓷牙貼片」近來似乎成為愛美人士的首選,但真的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牙齒美白做法嗎?專業牙醫師解答,有幾類人可不能太衝動!像是上排牙齒咬在下排牙齒內側的「反咬」、齒列嚴重不整齊以及戽斗者,事前可能得先費功夫矯正一番,甚至缺牙跟已經有假牙冠、...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旅居美國的夫妻案384(70多歲男性)、案393(60多歲女性)先後搭機返台確診,且在返台之前兩人都有症狀,原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疫調顯示,案393自從1990年後就沒有回國紀錄,引發外界「30年不回台,為病返台」的質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