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悶、胸痛竟是冠狀動脈狹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精準度高

冬天氣溫早晚溫差大,如果有反覆胸悶、胸痛別輕忽,小心心血管疾病報到!尤其是冠狀動脈狹窄發生比率高,如果患者經過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則必需進行手術。目前先進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系統治療,可以精準的置放支架,減低以後血管支架再狹窄,或急性支架血栓等後遺症。

胸悶 胸痛竟是冠狀動脈狹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精準度高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志成表示,先進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系統治療,可以精準的置放支架,減低以後血管支架再狹窄,或急性支架血栓等後遺症。(圖片供/奇美醫院)

冠狀動脈疾病高居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

台灣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已連續25年蟬聯十大死因前三名,其中冠狀動脈疾病(CAD)又高居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僅次於高血壓及腦中風。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增加時,心臟就會有缺氧的情況發生,開始會出現胸痛或胸悶的症狀,也就是心絞痛或狹心症。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志成,日前收治1名42歲吉先生,因反覆胸悶、胸痛合併盜汗求診,經過診斷罹患狹心症,開立藥物控制4個月,但症狀還是沒辦法緩解,醫師隨即安排心導管檢查後,發現病人有彌漫性冠狀動脈狹窄。後來採用先進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系統,提升手術精準度。

先進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系統治療,提升手術品質

傳統心導管手術在臨床上使用已經50年,主要是以血管攝影來瞭解冠狀動脈的狀況,進而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度,再來決定是否要用氣球導管、血管支架或其他介入方法來治療。奇美醫學中心自103年引進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簡稱OCT)儀器,利用血管內影像檢查系統,來輔助傳統心導管系統,更加精準評估血管內阻塞斑塊的形態,而確認血管內部狀況。同時協助檢查、診斷及治療的過程與策略,提升手術品質。

綜合先進的心導管手術影像整合系統具有以下2大優勢:

1.精準的置放支架:

血管攝影配準系統(將多種多樣的影像信息準確地融合到同一螢幕中)和OCT的影像結合,可以輔助冠狀動脈支架置放和更佳病變覆蓋,以減少錯誤的支架尺寸和定位機會。此外,經由此軟體可以快速得知血管支架貼壁的情形,協助醫師進行再擴張處理。

2. 血管內3D影像導航:

3D影像可以幫助在心導管介入治療中,充分了解血管內動脈硬化的病變,進而決定採取何種治療方式的參考。當處理完後也可以了解血管病變和血管支架的情形,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進而增進病人手術的安全性。

  1. 血管內3D影像導航: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69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想哭就哭吧!哭泣是情緒表達的方式,最真實反應了內在的情感,也幫助自己向內看見自己的需求。根據《CNN》,醫學博士朱迪思·奧爾洛夫(Judith Orloff)博士說,「哭泣是自我照顧,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尊重它們並看見自己的需要,有利於身心健康。」壓抑情感不只造成疏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由華航機師染疫開始延燒的疫情,傳染到家人之後,防疫旅館也傳出群聚,今日又新增2名本土案例,為機師家屬(案1146)及旅館外包商人員(案1145),目前共計26名確診患者,包含10位機師(一名在澳洲)、8位家屬、5名旅館員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在進行疫調當中,同時公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失智人口從109年開始就已超過30萬人,換句話說,約每77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且隨著社會高齡化,未來的20年,失智人口數將增加約3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8萬人,為幫助延緩失智症者持續退化,且舒緩家庭照顧壓力,台灣失智症協會成立的瑞智互助家庭,十年來已造福了248...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誰能理解乾癬病友三天兩頭請假照光治療的苦?照光是乾癬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餐廳負責吧台工作的「咖啡王子」銓銓,就像多數乾癬病友一樣,曾經每周為了3次、每次2-3分鐘的照光治療,需花費50倍以上交通往返和排隊照光的時間,工作三天兩頭請假或遲到,在掙一口飯的經濟壓力之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