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胸部大小和奶量無關 破除哺乳10個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胸部大小和奶量無關 破除哺乳10個迷思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 

許馨予醫師也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
1.媽媽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
乳房的大小取決於乳房脂肪量的多寡。

2.母奶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並不是不營養 
母奶雖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

3.寶寶會夜奶,並非沒吃飽
夜奶是寶寶正常表現,尤其是新生兒,他們需要半夜依然維持足夠熱量的攝取,孩子大一點,半夜醒來,有可能是因為做夢或白天刺激過多造成,並一定是沒吃飽。 

4.媽媽的飲食不會影響母乳營養
研究發現,落後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媽媽,母奶的營養成分沒有很大差異,不會因為母親的飲食有太大影響。但是媽媽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本身的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寶寶之餘,也不要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

5.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還是可以哺乳
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

6.媽媽感冒時仍可餵奶
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媽媽感冒身體不舒服,建議在照顧寶寶時多洗手戴口罩,並請家人協助家務和照顧小孩。

7.母奶在寶寶6個月以後仍有重要營養價值
1歲前,母乳都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之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蛋黃、海鮮,以避免寶寶鐵質缺乏。

8.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潔乳房
媽媽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造成乳房皮膚容易感染或過敏。

9.親餵或擠奶時乳頭疼痛,媽媽不需要忍耐
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

10.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
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

許馨予建議,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一般傳統搖籃式的哺乳姿勢,若媽媽身體太過僵硬前傾,哺乳的過程很容易身體疲累疼痛,進而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愈哦!每天勤快108下(來回一次算一下),骨刺免開刀,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圖片來源 “滾背&rdq...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還記得那是30歲的時候,那時候患痔瘡也有十幾年了,以前都很輕,沒有太理會。直到我30歲那年又犯了。這次很厲害,用藥吃藥都不好使,每次上衛生間都會流血。有點慌了,正要去醫院看看。這時我對門的鄰居大媽問我怎麼回事。我就如實說了。大媽說沒有事,我給你一個偏方包你能治好。大媽說她從年輕的時候就患...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可能是肝火旺的緣故吧,從小一上火就很容易口腔潰瘍,這看起來小小不起眼的毛病,一旦發作可真是要命,只要一潰瘍根本就別想享受美食,嚴重時一日三餐都是問題,為了根治各種各樣的噴劑、貼片、維生素丸、牙膏用了不計其數,但也都只是一時之效,總是開始的時候很有效,可時間一長就產生了抗藥性,本來貼一片就...

閱讀詳情 »

不少學者的研究中都曾經指出:未來約有近五成的人類工作會被機器人所取代;而這個預言似乎也正在一一應驗,因為甚至連需要資深經歷才能完成的美麗刺青,都有可能被3D列印代替?!法國的三位學生Pierre、Johan和Piotr就把他們原先製作的3D列印機改造,做成一台名叫「Tatoue」的自動刺青機,只要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