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藥發展讓晚期肺癌不煩「腦」,藥物健保給付更成癌友靠山

新藥發展讓晚期肺癌不煩「腦」,藥物健保給付更成癌友靠山

▲鎖定特定基因突變及早使用標靶藥物,肺癌腦轉移病人也能逆轉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呂怡潔/台北報導

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國內肺癌專家、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由於肺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多數患者在診斷時便達第四期,或已經遠處轉移。常見的遠處轉移包含骨轉移、肝轉移及腦部轉移等,其中又以腦轉移的比例最高,約有近半數病友會出現腦轉移情形。腦轉移後,常會導致腦壓升高或神經壓迫,必須緊急處理,若不盡速治療,恐有生命危機。所幸現在已有多種治療選擇,除了放射治療、手術、化療外,針對特定基因也有新標靶藥物加入治療戰線,為病友的抗癌之路點燃新希望。

門診中有一名50多歲女士,從事高階設計工作的她,日前持續莫名發喘、鬧頭痛,就醫一檢查竟發現肋膜積水,診斷後竟是瀰漫性腦膜轉移的晚期EGFR突變肺癌,平時沒吸菸習慣的她不但難以接受,還要面對無法手術,可能要全腦放射性治療的痛苦抉擇。

李岡遠副院長表示,全腦放射性治療可能留下損傷智力、記憶力等後遺症,該名女主管評估工作需要,並考量經濟足以負擔的情況下,毅然決然選擇自費新一代標靶藥物作為一線治療,用藥短短兩天,病患便表示頭痛等相關症狀消失,後續追蹤檢查時也發現腫瘤明顯縮小。持續治療後,至今病情已穩定控制,順利返回職場。

過去20年來,精準醫學發展標靶藥物下已造福許多肺癌患者,臨床常見的EGFR、ALK、ROS-1等基因突變都已經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用,標靶藥物能一擊即中這些重要「靶點」,有效延續晚期肺癌病人的存活期。

李岡遠強調,基因檢測是肺癌治療最重要的第一步。因為亞洲肺腺癌患者高達一半具有EGFR基因突變,第一線治療目前有第一代、第二代及經臨床研究證實,從第二線往前推進至第一線治療的第三代標靶藥物可供選擇,能延緩疾病惡化的時間,亦可控制腦轉移。大規模臨床試驗顯示針對初始有腦轉移的族群,在標靶藥物的控制下,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腦轉移疾病控制率皆有不錯的成效。一般在傳統標靶藥物治療後若產生T790M,後續可選擇第三代標靶治療。然而臨床並非所有病患有機會檢測出T790M,因此第三代標靶往前推進至第一線的治療趨勢提供了病患新的選擇與機會。

過往許多癌友擔心新藥治療昂貴,不過2020年健保署陸續將許多新一代標靶藥物納入給付標準,例如EGFR、 ALK等,大幅降低癌友的經濟負擔,也幫助更多癌友找回良好生活品質,點燃重回職場與生活的希望。李岡遠強調,治療藥物持續躍進,晚期肺癌病友不用放棄,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策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房屋代租代管服成趨勢 永慶為租屋市場透明化踏出第一步

台大驚傳學生染疫 指揮中心證實是印尼外籍生!「未進入校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忙過年,也別讓熱血停了下來!台灣血液基金會今(20)日指出,目前全台各地血庫都拉警報,各類血型平均庫存量都不到5天,離安全庫存量的7天差了一大截,由於往年經驗越靠近農曆年假捐血量就越少,呼籲民眾抽空來捐血,目標最少要募2.7...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衛福部網站)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花花班表、工作超時,國內一向有「血汗護理師」的問題存在,也造成護理人力大量流失,為了避免過去護理人員忍到最後不得不走人的情況一再重演,衛福部今(20)日宣布打造護理人員專屬社群互動網站,功能之一就是提供護理人員可以「爭議通報」直通衛福部追查...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在床上「死魚」一條?相信這絕對是每一位女性最痛恨從男人嘴裡聽到的形容詞,誰都想擁有可以靈活擺動、迎合另一半每一步的水蛇腰,但醫師點出關鍵所在,其實有不少女性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因為骨盆性腰痛,骨盆無法活動自如,達不到良好的運動狀態,被迫當條床...

閱讀詳情 »

自動電擊救命裝置 不正常放電影響生活作息 明明身體沒有異狀,心臟卻突如其來遭受電擊之苦,這種恐懼真實發生在心律不整或心臟疾病的患者身上。平時喜愛運動的陳先生因患有心臟疾病,一旦心室顫動發作隨時會有猝死的風險,經醫師評估後,接受了傳統經靜脈心內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