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脖子腫、異物感睡覺僅能側睡 微創手術告別甲狀腺結節

脖子腫 異物感睡覺僅能側睡 微創手術告別甲狀腺結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陳先生,脖子右邊出現一個5x4公分的明顯腫塊,吞嚥時伴有異物感,以往仰睡習慣,也因腫塊變大導致無法仰睡只能側睡,藉此減少壓迫感才能睡著。就醫檢查診斷為良性甲狀腺結節,因為結節已出現壓迫症狀,建議其開刀治療,可是他不想開刀,經兩次細針抽吸,建議可考慮使用「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這項治療屬於自費的門診手術,不需要開刀或是住院就可以進行;六個月後回診追蹤時,陳先生脖子上已看不出腫塊,吞嚥時也沒有異物感,也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甲狀腺結節無症狀 多為良性、健檢發現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說明,甲狀腺結節通常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除非結節已經大到外觀上看得出來且發生吞嚥困難、壓迫等問題才會被發現;近年因為國人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經由健康檢查而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數也漸漸增加,而結節多為良性,但也有少部分是惡性。

治療甲狀腺結節 無壓迫定期檢查即可

葉美成主治醫師指出,傳統的甲狀腺結節治療方式,通常會建議定期複查,並配合定期細針穿刺抽吸,雖可使用藥物治療,但效果不明顯;良性結節若有壓迫症狀,像是吞嚥或呼吸受到影響、咳嗽、疼痛等,且可能增加惡性結節的風險,或是脖子腫大影響美觀,就會建議開刀切除。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 傷口小且恢復快

傳統的甲狀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且風險較大,可能還會有聲帶受損、沙啞、脖子上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或是術後甲狀腺功能低下,需終身服藥補充不足的甲狀腺素等問題,種種因素也讓病人為之卻步。

奇美醫學中心2020年引進「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為一種低侵襲性、免全身麻醉、傷口小且恢復快的微創手術,採用局部麻醉,經由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放入甲狀腺結節內,藉由交流電的釋放,周邊組織分子會相互摩擦產生熱能,再透過熱能使局部組織產生凝固性壞死,進而讓甲狀腺結節縮小的微創手術。

不過,若結節較大,或是結節位置接近重要器官,可能會需要兩次或以上的治療次數。

經醫師評估 選擇適合治療方式

葉美成主治醫師強調,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甲狀腺結節除了有傳統的開刀治療,也有微創的手術方式,後者還可以達到緩解症狀、不需住院、不留疤痕的良好效果;甲狀腺結節是否適合開刀或是射頻消融術治療,可透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其手術方式。

【延伸閱讀】

不需切除甲狀腺! 射頻消融術微創治療甲狀腺癌

縮小子宮肌瘤與甲狀腺腫塊 疏通肝經,調理氣血「異病同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年來,又名銀耳的白木耳成為相當夯的養生食材,有人天天飲用冰糖銀耳蓮子湯,以為養顏美容,但營養師提醒,白木耳不含膠原蛋白、蛋白質,如果將此當成正餐,可能吃出一堆問題。 白木耳本身營養成分豐富 當正餐吃卻會出現大問題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白木耳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期間幾乎口罩不離身,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長時間佩戴口罩,如方式不對,口罩無法貼合鼻樑,呼吸氣流會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增加淚液的蒸發,無形中增加了乾眼症風險。最近幾個月眼科門診發現,乾眼症患者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口罩可不能隨便戴」。 「角膜是眼睛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很多人很關心孕媽咪吃什麼、喝什麼限制一堆,卻少人關心孕媽咪的心理健康,準爸爸總覺得孕媽咪的情緒起伏很大,但其實懷孕所帶來身體不適(孕吐、水腫、腰痠背痛等)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正是讓孕媽咪情緒低落、不開心的主因。今天帶大家來認識「產前憂鬱症」。「產前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華民國110歲生日快樂!今(10)日國慶日普天同慶無新增本土個案,也無死亡個案,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6男1女,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其中2人屬於「突破性感染」,分別在8月施打2劑中國大陸的國藥跟科興等疫苗。 ▲10月10日新冠肺炎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