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輕症、無症狀不用擔心?最新研究揭「恐有腦損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綜合報導)
新冠輕症 無症狀不用擔心?最新研究揭「恐有腦損傷」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單日確診人數屢破新高。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99%屬於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國外最新研究卻發現,即使是輕症或無症狀,也可能造成腦部神經後遺症或腦損傷風險。

新冠病毒造成慢性腦缺氧,無症狀也會
臨床上新冠肺炎患者常會出現頭暈、頭痛、精神錯亂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醫界一直不了解其症狀與感染新冠病毒之間的關係。不過,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4月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影響腦部中樞神經系統,造成5種與人類感染病毒時的相似症狀,且與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者的解剖報告相符:

  • 腦部明顯發炎
  • 神經元損傷
  • 細胞凋亡
  • 輕微腦出血
  • 慢性腦缺氧

中樞神經系統缺氧恐腦出血、神經損傷
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針對感染新冠病毒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進行觀察,發現大腦中樞神經的血氧量有減少現象,這與出現腦損傷症狀的情況相符,包括造成皮下血管與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死亡,亦使腦部有微出血現象。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發現也出現在無症狀或輕症者身上。

參與該研究的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ulane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首席研究員翠西・費雪(Tracy Fischer)在受訪時表示,由於他們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沒有人預料到會出現腦部損傷,但從結果可以明確得知,確實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新冠病毒恐使腦容量減少
無獨有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也在臉書粉絲頁表示,根據英國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可能會使腦容量減少,造成精神不集中、生活認知出現障礙、容易疲勞,甚至會有失去嗅覺的感受。

雖然新冠病毒是否會造成感染者的腦部損傷,醫學界尚未有公認的定論,且潛在病理機制仍不清楚。黃軒呼籲,即使這波疫情症狀多為輕症、無症狀,在疫情真正結束前,同樣要落實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等防疫習慣,畢竟新冠病毒對於身體各處仍可能有潛在影響,仍須小心謹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月是國際失智月,但你知道失智症的所有症狀嗎?董氏基金會今(16)日即指出,根據2019年7月最新發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

閱讀詳情 »

近年來電子煙日益盛行,不少菸商標榜電子煙有多種風味且可幫助戒菸,讓不少人躍躍欲試。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電子煙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使用,且根據既有研究指出,電子煙不僅仍具成癮性,更含有多種化學物質、重金屬成分恐造成未知的傷害。提醒民眾若有意戒菸,可至醫療院所諮詢戒菸服務,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尋求專人協助...

閱讀詳情 »

靈魂之窗也有看診巔峰期?近來天氣炎熱,出門若不配戴太陽眼鏡,容易造成水晶體受傷。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邀請眼科醫師與專家們,針對眼睛保健和護眼妙招進行分享與討論。眼科醫師陳瑩山指出,一年當中的夏季兩個月是眼睛暗黑期,因為戶外和水上活動增加,許多人眼睛發炎,罹患紅眼症;或是出門時眼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