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脫臼自己喬回去就好? 骨科醫破解錯誤觀念

脫臼自己喬回去就好? 骨科醫破解錯誤觀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0多歲陳先生,國中時期因運動時投籃跳耀不慎扭傷膝蓋,導致左膝膝蓋骨也就是髕骨突然往外側脫臼,至他院急診就醫後才復位回去,未料開啟其漫長脫臼再復位之旅。所幸經式微創內側髕骨韌帶重建手術」後,如今自身又能開始奔跑跳躍,感謝直呼重新點燃延續其運動生命。

一次脫臼免擔心 多次脫臼恐致關節退化

安南醫院骨科方啟榮醫師指出,其實門診中還蠻常見髕骨脫臼的病人,對於只一次的脫臼可以不必太擔心,因為良好的股四頭肌訓練及適當的護膝可收良好療效,但若是一次以上的多次脫臼就必須要注意,很多病人誤以為「喀一聲回去就好了」,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如此一來會潛意識的讓自身運動量降低,以避免之後再次的脫臼下去,進而影響肌力的訓練而導致慢性肌少症,甚至反覆的脫臼復位還會導致軟骨受損及關節退化,最後嚴重到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因此不可不慎。

新式微創內側髕骨韌帶重建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方啟榮醫師說,目前醫療科技已能做到經由移動式X光機來獲得精準定位,以施做「新式微創內側髕骨韌帶重建手術」,傷口更小、位置更好、癒後效果更佳,再配合術後復健運動,膝蓋復原情況更佳,病人在術後3-6個月內皆能恢復正常生活,也無骨折或再脫臼併發症發生。

方啟榮醫師強調,髕骨脫臼手術需骨科醫師多層面向評估包括股骨滑車結構與肢體平衡等細節和與病人的充分溝通,如此才能真正病人醫師雙贏。

【延伸閱讀】

疫苗混打有比較好嗎? 臺大醫院「AZ混莫德納」試驗結果出爐

肌肉流失造成免疫力「衰退」 醫:40歲要趕快保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明明沒有感冒,卻飽受喉嚨發癢、卡痰問題所苦;總是要「咳、咳…」的用力咳嗽、清喉嚨,才能短暫舒緩?到底為什麼上述症狀會找上門?想要有效解決喉嚨卡痰問題,又該怎麼做才對呢?且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 咳嗽≠疾病 而是身體為排除異物的自然反應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人體正常的唾液是清澈、透明,且質地如水狀。如果咳...

閱讀詳情 »

愛吃又懶得動,代謝症候群早已成為國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長期輕忽不但會淪為「大腹翁」、「小腹婆」,也會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呢?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一高三低」的口訣,但在高纖、低油、低糖、低鹽的選項中,猜猜看哪一個最重要呢? 代謝症候群上身,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常人多...

閱讀詳情 »

秋風起,「燥」氣逼人,中醫養生有妙招。中醫師指出,秋季首重養肺。養生重點在於清熱潤燥,應以平補、滋陰潤肺為原則,飲食宜清淡,忌食肥膩、重鹹、辛辣等食物,多吃味酸的水果,以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秋天是萬物成熟,氣候逐漸從熱轉寒的季節。此時,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根據「天人合一」的...

閱讀詳情 »

粗壯的大腿不但讓你跟短褲、短裙無緣;每次坐下滿溢椅面的鬆垮大腿肉,更是讓你又羞又窘?到底想要剷除肥厚的馬鞍肉,該怎麼做才對呢?專業教練表示,其實只要選對方法,適度鍛鍊大腿內側肌肉,搭配正確的伸展、按摩,擁有一雙勻稱美腿並不難! 下半身鬆垮無力?久坐缺乏運動,新陳代謝速率下降是致命因素 擁有多項國際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