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腎病患者運動好處多 王峯銘醫師:每天走路30分「洗腎風險降4成」

腎病患者運動好處多 王峯銘醫師:每天走路30分「洗腎風險降4成」

「醫師,我都洗腎了,還可以健身嗎?」「得了腎臟病,我可以運動嗎?會不會怎麼樣啊?」

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峯銘說,門診中,有位腎友過去有健身習慣,因為疾病關係接受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剛開始不能接受自己病情,整個人病懨懨、很沒精神,後來在醫療團隊的鼓勵下,重新延續健身習慣,現在這名腎友不只肌肉線條很漂亮,身體機能也維持得很不錯,其他人從外觀完全猜不出這名患者需要洗腎。

規律運動,贏得「腎」利人生

事實上,規律運動、健身對慢性腎臟病病友很有好處,即使已經開始洗腎,王峯銘醫師還是鼓勵病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他解釋,慢性腎臟病、洗腎病友由於尿毒素影響,血液酸鹼值偏酸,如果不運動,肌肉退化與萎縮速度會比一般來的快,加上營養不足等問題,情況就更嚴重。此外,慢性腎臟病、洗腎病友也常面臨心血管疾病威脅,運動也能強化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運動不只可以幫助維持肌肉力量,還能產生其他五大好處:

第一,透過運動流汗,加速排除尿毒素。

第二,增強心肺功能,強化心血管健康,長期運動也能維持血壓穩定。

第三,有人稱下半身靜脈為「身體第二顆心臟」,腎友下肢循環往往不是很好,血液容易堆積於下肢,運動可以促進下半身血液回流,減少靜脈栓塞機率。

第四,幫助降血糖,並維持血糖穩定。在運動過程,肌肉需要用到糖分,肝臟就會釋出肝醣,肝臟釋出肝醣後,就會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作補充,此時血液中的糖分濃度自然就會下降,達到降血糖效果。

第五,運動會增加大腦「腦內啡」分泌,讓病友心情變好,情緒也會比較正向。

就算只走路30分鐘,也能幫助延年益壽

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團隊曾在《美國腎臟醫學會臨床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發表研究指出,腎臟病病友一星期運動頻率越高,死亡風險就越低,洗腎、換腎機率也會下降。

研究發現,腎臟病病友就算每星期只走路一、兩次,每次時間30分鐘,也能減少17%死亡機率,洗腎、換腎機率則下降19%,散步得越頻繁,下降幅度就越大。如果一星期走路頻率超過7次,死亡風險下降幅度達59%,洗腎、接受腎臟移植風險也減少44%。

整體來說,病友若有運動、散步習慣,死亡機率平均減少3成3,洗腎或換腎機率也減少約2成1。王峯銘醫師指出,這研究代表腎友即使每天只花30分鐘走路,也能達到保健身體、延年益壽效果。

運動前諮詢專業建議,減少運動傷害風險

王峯銘醫師提醒,腎臟病病友可能因尿毒素堆積、貧血、心臟狀況不佳等因素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因此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展開運動計畫之前,最好諮詢一下專業醫師建議,醫師也會依個人狀況開立適合運動處方箋,幫助減少運動傷害。

另外,若是年齡較大病友,做抗阻力運動、健身運動時盡量要有親友、旁人陪同,避免發生跌倒意外。

新聞分享自東森新聞雲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及血糖升高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35歲即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購買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今年因全身倦怠無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正值妙齡的女性如果發現罹患乳癌,常常會面臨抉擇與害怕失去乳房對外觀的痛苦掙扎,一名25歲的朱姓女患者,因為公司的健康檢查發現了乳房內有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乳癌第二期,經採用標靶真光刀系統來進行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目前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消除,並恢復正常生活開始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小志2歲半,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所以小志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比小志晚出生5個月的鄰居妹妹都可以說話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 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 大部分1歲到15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